[发明专利]打印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8527.0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小阿濑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串行式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在使用接触角变大的墨水和介质以喷墨方式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因局部上以较高的分布密度附着在介质上的墨滴彼此集合。为了防止由这样的墨滴的集合而引起的渗透,而将在1个路线中附着在介质上的墨滴的分布密度抑制得较低,且反复进行在使墨滴干燥后,在后续路线中使墨滴附着在与先行路线相同区域的处理。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强制干燥附着在介质上的墨滴的技术。通过强制干燥附着在介质上的墨滴,能够使墨滴的干燥时间缩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91507号公报
但是,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那样,强制干燥附着在介质上的墨滴的空气被送出至喷出墨滴的记录头和介质之间。因此,若在从记录头喷出墨滴的期间送风,则墨滴的飞行轨迹因风压而错位,墨滴的喷落位置错位。而且,若为了使图像高精细化而使墨滴微细化,则墨滴的相对表面积变大,因此,存在喷落位置的错位变大的问题。另外,在仅在从记录头没有喷出墨滴的期间进行送风的情况下,存在打印速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完成的,目的之一为抑制打印速度的降低,且使打印至介质上的图像高精细化。
(1)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打印机,具备:朝向介质喷出墨滴的记录头;朝向附着在上述介质的上述墨滴送风的送风单元;使上述记录头相对上述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主搬运部;使上述介质相对上述记录头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副搬运部,作为打印模式具有标准模式和高精细模 式,在上述标准模式中,上述记录头一边在上述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一边喷出与上述标准模式相比平均较大的上述墨滴,上述送风单元在上述记录头在上述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期间进行送风,在上述高精细模式中,上述记录头在沿一方的上述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喷出与上述标准模式相比平均较小的上述墨滴,在沿另一方的上述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不喷出与上述标准模式相比较小的上述墨滴,上述送风单元在上述记录头沿上述一方的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停止送风,而在上述记录头沿上述另一方的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送风。
能够通过在标准模式中使用较大的墨滴进行双方向打印而提高打印速度。而且,较大的墨滴不易受到因风压而导致的飞行轨迹的影响,因此,能够在喷出较大墨滴的期间也通过送风强制干燥墨滴,从而防止因墨滴的集合而引起的渗透。另一方面,在高精细模式中,能够通过使用较小的墨滴进行打印来使图像高精细化。而且,在记录头一边一个方向移动一边喷出较小墨滴的期间停止送风,通过记录头在反方向移动的期间通过送风强制干燥墨滴,能够防止较小的墨滴的飞行轨迹因送风而错位。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打印速度的降低,且使打印至介质上的图像高精细化。
(2)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打印机中,在上述高精细模式中,上述记录头在沿上述另一方的上述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不喷出上述墨滴,在上述记录头沿上述另一方的主扫描方向移动时,上述送风单元可以以与上述标准模式相比较高的风速朝向附着在上述介质上的上述墨滴送风。
在全部停止墨滴的喷出的路线中,即便提高风速,墨滴的飞行轨迹也不会错位。若提高风速则加速附着在介质上的墨滴的干燥,因此,更难产生因墨滴的集合而引起的渗透,也能够缩短干燥时间且缩短打印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对应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1.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打印机1是通过使墨水在介质上定影而形成图像的串行式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具备:向介质P喷出墨滴的记录头11、使记录头11相对介质P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搬运单元20、朝向附着在介质P上的墨滴送风的送风单元30和控制部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85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