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撞板预先与钉针分离的打钉枪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7995.6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2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民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C5/00 | 分类号: | B25C5/00;B25C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先 分离 打钉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撞板预先与钉针分离的打钉枪。
背景技术
已知打钉枪可参考US5505362、US5816470与US 6789719专利,主要利用握把摆动带动打钉枪内部的连杆摆动,将直线滑移的撞板移动到待击发位置,同时,撞板受到弹簧或弹片的抵顶,在朝待击发位置移动的同时使弹片弯折而蓄力,待连杆进一步摆动而与撞板分离时,撞板即受到弹片的弹性力作用而迅速向下移动,将钉针击发。
此类打钉枪在实际使用时容易出现故障。由于此种打钉枪释放撞板的机制是靠摆动移动的连杆与直线移动的撞板自动分离达成,当连杆因长期使用而磨损后,将使撞板释放的时机提前,可能发生弹片蓄力不足,钉针击发不确实的情形。其次,若撞板与连杆因生产时的误差或因受到外力撞击而略微改变位置,将使撞板释放的时机改变,甚至可能发生无法释放撞板的情形。
此外,此类打钉枪在不使用时,撞板保持于击发后的位置,而与打钉枪内的钉针持续接触,待撞板受到连杆带动移动后,钉针向前移动到正确位置,才能顺利将钉针击发,若使用者快速连续使用时,撞板容易在钉针移动到正确位置之前就向下撞击,而使钉针受到不正常的挤压,阻塞钉针的出口,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钉枪,可以满足使用者快速连续使用的需求,而降低打钉枪的损坏机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撞板预先与钉针分离的打钉枪,包括有一外壳、一撞板、一限制机构、一蓄力机构与一操作机构。
该撞板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外壳内,该撞板可沿一击发方向在一初始位置与一击发位置之间直线滑移,该撞板由其初始位置向其击发位置移动时可将一钉针从该外壳中向外击出。
该限制机构用以在该撞板位于其初始位置时卡抵该撞板,使该撞板保持于其初始位置,该限制机构可受触发而脱离该撞板,使该撞板可自由移动。
该蓄力机构抵靠于该撞板,该蓄力机构可在一释放状态与一蓄力状态之间切换,该蓄力机构处于其蓄力状态时向该撞板施加一弹性力,使该撞板具有向其击发位置移动的趋势。
该操作机构系用以将该蓄力机构于其释放状态与其蓄力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该蓄力机构向该蓄力状态切换的过程中,该撞板被保持于该初始位置。
所述撞板形成有一嵌槽,所述蓄力机构包含一弹片,该弹片可摆动地设于所述外壳内,该弹片具有相远离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插设于该嵌槽,所述操作机构可推抵该弹片而使该弹片弯曲而切换到其蓄力状态,所述操作机构推抵该弹片的方向与所述击发方向大致平行。
所述弹片摆动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移动方向大致相反,所述操作机构包含一握把,该握把可在一放松位置与一操作位置之间切换,该握把向其操作位置移动时所述操作机构推抵所述弹片的第二端,使所述弹片弯曲而切换到其蓄力状态。
所述握把可枢摆地设于所述壳体而可在其放松位置与其操作位置之间摆动,所述操作机构更包含一连杆,该连杆可枢摆地设于所述壳体,该连杆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握把的其中一端枢接,所述握把的自由端供手动按压,该连杆的自由端抵靠于所述弹片的第二端。
所述蓄力机构更包含一复位弹簧,用以带动所述弹片摆动,而连带使所述撞板常态向其初始位置复位。
所述复位弹簧抵靠于所述弹片的第二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藉此,本发明撞板预先与钉针分离的打钉枪在使用时,使用者按压进行蓄力的同时,撞板可以保持不动,钉针则可在使用者操作时或操作之前就预先移动到预定位置,待使用者击发,使钉针击发动作能确实完成,即使快速连续使用也不容易发生卡钉的情形,而具有极佳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5与图6为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号:1:外壳;11:半壳;12:钉匣;13:底侧;14:顶侧;15:前端;16:后端;17:枢轴;18:杆体;2:撞板;21:嵌槽;22:卡槽;23:导引板;3:限制机构;31:摆动件;311:压抵段;312:轴孔;313:卡扣段;32:复位弹簧;41:弹片;411:第一端;412:第二端;42:复位弹簧;5:操作机构;51:握把;511:凸块;52:连杆;521:滚筒;53: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民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丰民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79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地毯热压成型夹料装置
- 下一篇:拆卸弹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