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7536.8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6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刘畅;曹重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湘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王玉梅 |
地址: | 210015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简易的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资源性水质短缺是发展带来的长期存在的问题,诸如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改善居民生存环境,城市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降低削减污水对自然水源的N、P、COD的总量负荷,劣质类河流湖泊自然水源的水生态,以及水质背景的改善调节,都是急需解决的项目。
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一般采用特大型的永久性钢筋混凝土池对污水进行处理,这种大型氧化塘通常包括一组池塘,依次对污水进行厌氧、兼性和好氧处理,且该过程都是在陆地上进行,耗资巨大,且容易破坏同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污水处理池耗资巨大,且容易破坏同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方法,设置双层结构的地坑,使地坑的上层为好氧层,下层为厌氧层,两层之间通过一层隔离薄膜隔开;向前述地坑的厌氧层中引入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在厌氧层进行一次分解后,穿过隔离薄膜进入好氧层进行二次分解。
一次分解,即指污水中的污染物从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二次分解指小分子的有机成份在有氧环境中被氧化分解;隔离薄膜的工作原理是:仅能通过一次分解之后形成的小分子污染物,未经一次分解的大分子污染物则不能通过;将地坑的设置为双层,代替了现有的大型氧化塘,其结构简单,即挖即用,无需大块土地面积,大大降低了建造氧化塘系统的造价,且处理污水的效果较好,污水首先进入厌氧环境中,并从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然后,当污水源源不断的流入厌氧层并使厌氧层容量饱和时,达到隔离薄膜渗透要求的污水即被挤入好氧层中进行进一步处理,得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前述隔离薄膜采用现有的半透膜,保证处理过程中,污水能先经过厌氧层处理完毕后在进入好氧层。前述厌氧层内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菌种,如甲烷菌、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等常见菌种,均可使用。
为保证好氧层处理效果,所述地坑的好氧层内还设有一个以上的动力曝气机。动力曝气机的设置,可增加好氧层中的氧气含量,加速有机物的分解过程,提高分解的效率和效果。
为便于控制,所述地坑的好氧层上还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外部连接单向阀。处理好的污水顺着单向阀的开口流出,保证了装置可连续和间歇运行,功耗很低。
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广泛,所述地坑可设置在河流旁,其厌氧层与河流的来水端连通,其好氧层与河流的去水端连通。当设置在河畔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沿着河流的走向设置多个地坑,利用河流自身的流向,让水源源不断的流过多个地坑,对水源进行多次的分解处理。
所述地坑可设置在湖泊内,在湖泊底部设坑作为厌氧层,坑的顶部设置隔离薄膜,将厌氧层与湖泊内的水隔离,坑的一侧设通道与湖泊内的水连通,好氧层即湖泊。当地坑设置在湖泊中时,可根据需要在湖泊的四周及中心处设置多个地坑,动力曝气机直接设置在地坑中厌氧层的上方,即湖泊中的污水在经过厌氧层完全分解处理后,就直接进入湖泊中经行有氧分解。
本发明的优点是:无需特大型的永久性钢筋混凝土池样构造,不破坏同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无需大型的工程、机械、设备、系统实现后,可连续和间歇运行,功耗很低,在修复和调整中,将水质调整到最佳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河畔)。
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湖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污水处理方法,设置双层结构的地坑1,使地坑的上层为好氧层1-1,下层为厌氧层1-2,两层之间通过一层隔离薄膜1-3隔开;好氧层1-1内还设有一个以上的动力曝气机2;好氧层1-1上还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外部连接单向阀3。
使用时,向前述地坑1的厌氧层1-2中引入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在厌氧层1-2进行一次分解后,穿过隔离薄膜1-3进入好氧层1-1进行二次分解。前述一次分解,即指污水中的污染物从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二次分解指小分子的有机成份在有氧环境中完全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湘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湘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75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