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砷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7382.2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1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卫林;葛茂清;徐国义;胡长江;余端;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吴山固体废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114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土壤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砷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砷是一种剧毒物质,其在土壤中存在的危害巨大。由于其不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在土壤中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通过食物链在人体或动物体内蓄积,危害人体或动物的健康,因此,对砷污染土壤的治理显得极其重要。由于土壤受砷污染的价态、形态和含量的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砷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也各不相同。
固化稳定化是人们处置含砷土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目前比较成功一般是砷含量较低的含砷土壤,对于砷含量很高的含砷土壤的处置一直是一个难题,其采用方法主要是首先使用大量酸或碱溶液将砷浸出,再采用铁盐处置,最终仍采用水泥等固化剂对处置后砷渣进行固化方可进入危险废物填埋场安全填埋,但是这种方法主要存在浸出液多,处置流程长等缺陷增加处置的难度。
目前对土壤砷污染的处理主要有以下方案:名称为“一种砷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CN101879521A)的中国专利文献记载了如下技术方案:在碱性条件下向砷污染土壤中加入铁盐溶液,使得铁盐溶液与土壤中的砷反应,形成铁的砷酸盐FeAsO3或FeAsO4。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对砷污染土壤进行处理,但对如低价、高含砷污染,单纯的利用铁盐与土壤中的砷进行反应难以完全除去土壤中的低价砷污染的土壤,如FeCl3溶液对砷(III)的去除去率只有50%~60%左右,因此该技术方案并不适用于对低价态、高砷污染的土壤处理。
名称为“一种含砷废弃危险化学品的无害化处理工艺”(CN102247967A)的中国专利文献记载了如下技术方案:1)将含砷废弃物与水混合,加入铁盐或亚铁盐,再以硝酸调节溶液的pH值小于2,然后加入双氧水,使反应体系中的有机砷和三价As全部转化为AsO42-,同时使Fe2+全部转化为Fe3+;2)以氢氧化钙调节步骤1)所得溶液的pH值为9~10,形成砷铁络合物沉淀;3)向步骤2)中产生的沉淀和废液中加入水泥进行固化处理,得到水泥固化体。该技术方案可对低价砷污染的土壤进行有效地处理,但该方案采用酸性条件下对低价砷进行氧化处理,对于土壤中含有像三氧化二砷这样的污染物时,其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性低,且双氧水并不能在酸性条件下很好的对低价砷进行氧化且反应速率慢,整个处理工艺的时间长,而且在形成络合物之前还需再次加入氢氧化钙调节pH,增加整个处理工艺的成本。另外,该技术方案中处理污染土壤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导致二次污染,而且处理后的土壤中也含有废液,因此需要利用水泥进行固化处理,而水泥固化处理后的固化体又会形成固体废弃物。总的来说该技术方案的成本高、工序多、周期长,而且会产生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等二次污染物。
名称为“中和-铁盐氧化污水处理方法”(CN1330047A)的中国专利文献记载了如下技术方案:将污水分中和与铁盐氧化两段来处理,向污水中加入电渣和石灰石除去污水中的大部分砷;在铁盐氧化过程,加入铜离子,促使Fe2+氧化成Fe3+,AS3+氧化成AS5+,利用砷与铁生成稳定的砷酸铁化合物及氢氧化铁与砷酸铁共同沉淀的性质进一步除砷。该技术方案是对含砷的污水进行处理,因此其反应在液相反应体系中进行,且在形成砷酸铁化合物沉淀的时候需要加入铜离子作为催化剂,其整个工艺并不适用于砷污染土壤处理的处理,并且其整个工艺复杂,操作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砷污染土壤的方法,可有有效的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砷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污染土壤和NaOH溶液混合形成半固态体系,在半固态体系下对土壤中的低价砷进行氧化处理;
S2:向氧化处理后的污染土壤中加入铁盐混合搅拌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吴山固体废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市吴山固体废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73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