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成本最优的分布式基站网络化建设模式的选择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6814.8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8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肖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88/08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成本 最优 分布式 基站 网络化 建设 模式 选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基站的网络化建设模式选择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成本最优的分布式基站网络化建设模式的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运营商3G网络的建设进程中,分布式基站(BBU+RRU)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BU和RRU间通过光纤进行连接,无论采用BBU集中,还是分布式的设置方式,相对采用电缆连接的普通宏基站而言,均可更好地降低馈线成本、减少馈线损耗、降低工程施工难度、缩短建设进程。因此,在即将到来的4G网络建设中,也必将延续性地推广和使用基于BBU+RRU的分布式基站建设模式。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移动运营商更需要快速、低成本的网络部署和业务提供能力,这就要求运营商能够寻求一种能够在既定设备形态场景下,更快更好地完成广域网络的部署。在应用BBU+RRU分布式基站的过程中,如何优化性地给出包括光缆、汇聚节点、接入网点、通信设备等在内的成本造价评估模型,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广域无线通信分布式网络建网成本高的问题、优化拓扑结构、考虑模式因素单一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有效降低建网成本、综合上述因素确保网络优化建设的基于成本最优的分布式基站网络化建设模式的选择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基于成本最优的分布式基站网络化建设模式的选择方法,包括对分布式网络建设模式的遍历及选择,且所述分布式基站采用BBU+RRU网络化建设模式,其特征是在于:依据公式P=∑PT+∑PB+∑PR+∑PL+∑PP计算出每个建设模式中的建设综合造价成本,选择其中造价最小的建设模式作为最终的网络建设模式;其中:PT为单个传输汇聚节点改造的综合造价(含传输设备、配套ODF、DDF、机架等);PB为单个BBU基带池的综合造价(含主设备、配套电池、GPS等);PR为单个RRU拉远单元的综合造价(含主设备、配套、电源、传输及基础配套等);PL为单条新建接入光缆的综合造价;PP为单个传输接入网点改造的综合造价(含电源、电池、机架等)。
优选的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于需要实施BBU建设的总量m,设置参数k1,表示统一放置于传输汇聚节点的BBU数量;设置参数k2,表示直接下联RRU的BBU数量;设置参数N,表示所需要实施RRU建设的总量;设置参数ni,表示第i个BBU下挂RRU的数量;设置参数Pf,表示单位长度新建光缆综合造价(含光缆、杆路等);设置参数Li,j,表示第i个BBU下联的第j个RRU的光缆长度;设置参数Gi,表示传输汇聚节点至第i个光缆接入点的骨干光缆长度;设置参数G′i,表示传输汇聚节点至第i个传输接入网点的骨干光缆长度;
步骤2:对于总量为m的建设规模,检测是否满足实施BBU+RRU建设的需求条件,是则执行步骤3,否则报错,表明当前建设模式需要进一步确认;
步骤3:对于不同的k1值,对应不同的建设模式,初始值取0;
步骤4:检测网络参数配置:若k1>m,且建设模式尚未实施判决,则报错处理,表明当前网络配置存在缺陷;否则,对于当前k1值,取k2初始值0;
步骤5:分析k1、k2所对应建设模式的单项综合造价;
步骤5-1:计算出该模式的汇聚节点改造的总造价∑PT=PT;
步骤5-2:计算出该模式的BBU基带池总造价∑PB=m×PB;
步骤5-3:计算出该模式的RRU拉远单元总造价∑PR=N×P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68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冷却器
- 下一篇:10KV异物切割操作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