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LED灯珠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6271.X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卢子清;卢庆刚;兰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子清;卢庆刚;兰小红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6;H05B37/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led 灯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LED灯珠。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照明灯具从白炽灯发展到卤素灯、高压钠灯、荧光灯等,面向节能、环保、低成本的方向不停发展。近年兴起的LED照明灯具,具有理论寿命长、节能环保、技术发展空间大等优点,发展势头迅猛。30W以内小功率LED灯具设计亮度已超过相同功耗的普通节能灯具的亮度两倍,设计寿命也达到普通节能灯具的5倍以上。LED灯具同白炽灯或节能灯相比,是更为节能的。商场、酒店、医院、图书馆、地下停车场、店铺、道路和建筑景观等是重点使用LED照明灯具的地方。
现有的LED灯具中,常常采用单向恒流驱动模块驱动LED灯,一般采用将多个LED并联或串联的方式(如图4所示),设置在单向恒流驱动模块的直流输出端上,所有LED灯均为的正负极方向的设置是相同的。目前世界通用常见的LED灯珠大都是单向直流供电发光的DCLED(直流LED)。这种DCLED工作时需要提供给稳定的直流电源。为节省能源提倡采用LED照明,各国都在研制各种LED照明灯具。由于采用了低压直流供电,使LED照明灯具生产成本过高,无法普及,驱动电源制作复杂易损坏。为此研制一种无驱动电源,可工作在交流电源状态下的双向均可发光的LED灯珠尤为重要,对推广这一新型光源的普及使用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向LED灯珠,以降低LED灯制造和使用成本。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双向LED灯珠,其结构特点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且连接处引出接线端A;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且连接处引出接线端B。
本发明的双向LED灯珠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双向LED灯珠,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为方形板体;在所述支架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倒圆台形凹槽,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嵌设于所述凹槽之内;所述倒圆台形凹槽内填充有荧光粉。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的双向LED灯珠,通过双向恒流电路集成模块连接在交流电源上。双向恒流电路集成模块包括两个单向恒流模块。本发明的灯珠的端子A(或端子B)与双向恒流电路集成模块的一端相连接,双向恒流电路集成模块的另一端连接在交流电源上。灯珠的另一个端子B(或端子A)与另一个灯珠的接线端相连接。多个灯珠的接线端依次连接,形成二极管灯组。
本发明的灯珠,可通过双向恒流电路集成模块直接连接在交流电源上,且两个二极管交替发光,发光亮度好,制造简单且成本低,且无需低压直流驱动装置,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应用于照明的成本降低了,有利于发光二极管在照明方面的普及。
双向恒流电路集成模块一端与交流电源相连接,另一端连接相互并联连接而且极性相反的两个二极管组成的灯珠,能够驱动两个二极管发光,电路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容易实现小型化,电功率转换因数可达0.92以上,而且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电路工作稳定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向LED灯珠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向LED灯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双向LED灯珠组成灯组并接入电源时的电路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LED灯的电路原理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附图3,双向LED灯珠,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2;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的正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2的负极相连接且连接处引出接线端A;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2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的负极相连接且连接处引出接线端B。本发明的双向LED灯珠,通过双向恒流电路集成模块连接在交流电源上。双向恒流电路集成模块包括两个单向恒流模块。本发明的灯珠的端子A(或端子B)与双向恒流电路集成模块的一端相连接,双向恒流电路集成模块的另一端连接在交流电源上。灯珠的另一个端子B(或端子A)与另一个灯珠的接线端相连接。多个灯珠的接线端依次连接,形成二极管灯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子清;卢庆刚;兰小红,未经卢子清;卢庆刚;兰小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62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莓果酒发酵酵母的选育方法
- 下一篇:志贺氏菌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