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接型有机电致发光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4843.0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6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苏信远;李竣凯;徐湘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51/52 | 分类号: | H01L51/52;H01L51/54;C09K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接型 有机 电致发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串接型有机电致发光模块。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简称OELD),又称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为固态元件,与目前使用的液晶显示器相较而言抗震性较佳。另外,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是自主发光,不像液晶显示器是利用背光单元配合液晶的扭转控制所发出的光亮度,所以视角很大,而不会有视角限制的问题。此外,有机发光二极管是靠载子结合调整发光亮度,于反应速度上也较通过等效液晶电容控制亮度的液晶显示器快速。更重要的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形成于软性基板且可挠曲。因此,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抗震佳、广视角、反应速度快、可挠曲及轻薄等的优势,也渐实际应用在发光灯具及显示器等商业用途。
参阅图1,为传统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个透明的玻璃基板11、一个形成于该玻璃基板11上的阳极12、一个形成于该阳极12上的电致发光体14,及一个形成于该电致发光体14上的阴极13。该电致发光体14自该阳极12表面依序形成一层空穴注入层141、一层空穴传输层142、一层有机发光层143、一层电子传输层144,及一层电子注入层145。该阳极12或阴极13的其中之任一为透明可透光的导电材料,例如极薄的金属、可导电的氧化金属或是导电高分子。
当该阳极12与该阴极13传送来自外界的直流驱动电流源15时,空穴自该阳极12进入该电致发光体14的空穴注入层141,再经该空穴传输层142后到达该有机发光层143;而电子自该阴极13进入该电致发光体14的该电子注入层145,再经该电子传输层144后到达该有机发光层143;接着,于该有机发光层143的电子和空穴再结合并成激发态,最后,成激发态的电子空穴对释放成为光能的能量而回到基态,光穿经该电致发光体14和该阴极13或该阳极12的表面而向外发光。
但是此传统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缺点主要是仅有该阳极12与该阴极13供给的电子空穴对可到达该有机发光层143,于该有机发光层143再结合而产生光能,这容易造成该传统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在产生预定发光亮度的条件下驱动电压过高,或是在预定驱动电压的条件下发光亮度较低的问题。
参阅图2,因此,在2003年,日本山形大学Junji Kido教授提出一种串接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包括一个透明的玻璃基板21、一个形成于该玻璃基板21上的阳极22,二个设置于该阳极22上的电致发光体24、一个夹置于该电致发光体24间的中间连接体25,及一个于远离该玻璃基板21的电致发光体24顶面的阴极23。
该串接型有机电致发光体24类似该传统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致发光体的结构:具有一层空穴注入层241、一层空穴传输层242、一层有机发光层243、一层电子传输层244,及一层电子注入层245。
当该阳极22与该阴极23传送来自外界的直流驱动电流源25时,该中间连接体25受直流电流所形成的电场的影响,于该中间连接体25中形成电子空穴对;其中,该中间连接体25形成的电子往靠近该阳极22侧的方向移动,并注入靠近该阳极22侧的电致发光体24的有机发光层243,该中间连接体25中的空穴往靠近该阴极23侧的方向移动,并注入靠近该阴极23侧的电致发光体24的有机发光层243;同时,来自外界的直流驱动电流源25的空穴自该阳极22进入靠近该阳极22侧的电致发光体24的空穴注入层241,再经该空穴传输层242后到达该有机发光层243;来自外界的直流驱动电流源25的电子自该阴极23进入靠近该阴极23侧的电致发光体24的电子注入层245,再经该电子传输层244后到达该有机发光层243;则该中间连接体25形成的电子与来自外界的空穴于靠近该阳极22侧的电致发光体24的有机发光层243再结合而释放出光能并向外发光,而该中间连接体25形成的空穴与来自外界的电子于靠近该阴极22侧的电致发光体24的有机发光层243再结合而释放出光能并向外发光。
由上述串接型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可以发现,除了来自该阳极22与该阴极23的电子空穴外,还可于该二电致发光体24间的中间连接体25中利用p-n接面(p-n junction)的原理再形成电子空穴对,而于这些有机发光层243中再结合而发光-,因而在与传统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相同的直流驱动电流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倍数的发光亮度,或在产生预定发光亮度的条件下,寿命更长,但是所需的驱动电压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4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材连接器
- 下一篇:三维热电能量收集器及其制作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