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地系统异常故障闪烁报警指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3344.X | 申请日: | 201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8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南岛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地系统 异常 故障 闪烁 报警 指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电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接地系统出现异常故障会发出闪烁的报警指示的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系统是安全用电中最基本的保护系统,所谓接地系统,就是每幢楼宇独立配套的一端深埋地下的铜杆,另一端分别接到每家每户的插座地极插孔内,当插头插到该插座时,插头上的地极铜插脚与插座地极孔连接,而铆接在插头地极铜插脚的PE黄绿保护导线则与电器可触及的金属部件,例如外壳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有接地要求的I类电器都需用把可触及的导电金属部件与接地系统连接,让其保持零电压,以保障用户的人身安全。然而一旦接地系统出现异常,例如插座上出现接线错误、插座或线路损坏以及短路等意外因素都有可能令接地系统局部带电,从而引发触电伤亡事故。中国发明专利《在接地系统出现异常电压是会发出报警指示的装置》,其专利授权号为ZL200610123781.9,该专利仅仅只是对地线PE接上相线才起到报警指示的作用,当地线接到接至零线如而不能发出明确的报警指示,这样一旦零线带有余电时,就得不到安全的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地系统异常故障闪烁报警指示装置,该报警指示装置装在漏电保护器上并与其配合工作,一旦出现用电系统故障时,它会自动检测用电系统,并且会发出闪烁的报警指示,除非把用电系统故障完全解除,否则报警不会消失。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地系统异常故障闪烁报警指示装置,包括:漏电保护器电路A、接地系统异常故障闪烁报警指示电路B;接地系统异常故障闪烁报警指示电路B包括地线误接相线功能电路和或火线/零线反向错误接线功能电路。
地线误接相线功能电路和或火线/零线反向错误接线功能电路,当地线PE误接相线L时,或者用电系统出现异常故障时,地线误接相线功能电路会自动检测,发出闪烁视觉报警或声觉报警或常亮视觉报警或长鸣报警;当火线和零线反向错误接线时,或者用电系统出现零/火交叉异常供电时,火线/零线反向错误接线功能电路会自动检测,发出闪烁视觉报警或声觉报警或常亮视觉报警或长鸣报警;其中包括:限流电容1、二极管2、限流电阻3、限流电阻4、放电电阻5、触发二极管6、发光二极管7、储能电容8、二极管9。
地线误接相线功能电路和或火线/零线反向错误接线功能电路的连接方式,限流电容1的一端连接于输入地(PE-IN),另一端连接与二极管2的阳极和二极管9的阴极;二极管2的阴极连接于限流电阻3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限流电阻4的一端、放电电阻5的一端和储能电容8的一端;放电电阻5的另一端连接于触发二极管6一端;触发二极管6另一端连接于发光二极管7的阳极;发光二极管7的阴极连接于二极管9的阳极、储能电容8的另一端、放电电阻5的另一端、输入端的零线(N-IN)上;
接地系统异常故障闪烁报警指示电路包括:闪烁视觉指示、闪鸣听觉指示、常亮视觉指示、常鸣听觉指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的效果:
原先的报警指示技术,当地线系统与相线出现短路故障时,漏电保护器的触头未断开的前提下它是不会警示提醒的;而本发明的报警指示技术,就是不管触头闭合或断开同时都会进行报警指示(也就是说不管设备有没有在使用,只要出现故障就会报警指示)。
原先的报警指示技术,当火线与零线误接反时,而它不会报警指示,本发明只要零/火线接线错误时马上就发出报警指示。
原先的报警指示技术,报警指示只是常亮的灯或信号,不能给人有一种清晰警觉的警示,本发明采用了震荡技术,使报警指示进行闪烁的视觉报警或听觉提示,给人带来一种清醒警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接地系统异常故障闪烁报警指示装置中的地线误接相线功能电路和或火线/零线反向错误接线功能电路原理
A——漏电保护器电路
B——接地系统异常故障闪烁报警指示电路
1——限流电容
2——二极管
3——限流电阻
4——限流电阻
5——放电电阻
6——触发二极管
7——发光二极管
8——储能电容
9——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南岛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南岛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33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