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薄膜的热转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2850.7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董策舟;王宏涛;聂安民;周武;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薄膜 转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石墨烯薄膜的热转移方法。
背景技术
理想的石墨烯片层是严格意义上的二维单晶材料,可以认为是一种新奇的碳元素同素异形体,并且可以包裹成零维的富勒烯、卷曲成一维的碳纳米管、堆垛成三维的石墨。由于其独特的晶格结构、载流子的狄拉克费米子行为及其他奇妙的物理特性,近些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利用化学气相法是制备石墨烯薄膜一种极其重要的方法。
热转印是一项新兴的印刷工艺,利用热转印机的圆柱形滚轮可以均匀施压和传热,一般用来印制电路板和平面烫画。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石墨烯薄膜的热转移方法。
本发明主要利用热转印机滚轮均匀的热量和压力,将石墨烯薄膜大面积无损伤地转移到任意目标基底上。
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化学气相沉积装置(CVD)在25微米厚的铜箔片两侧分别生长石墨烯薄膜;
步骤2:将铜箔一端反扣并固定在目标基底的边缘,使得铜箔片平贴在目标基底表面;
步骤3:将目标基底和铜箔一起整齐地放到支撑台上,并且慢慢推入热转印机滚轮下,利用滚轮的压力和热量将铜箔一侧的石墨烯薄膜转移到目标基底上,这个步骤需要重复2~4次,操作过程中防止目标基底和铜箔发生错位;
步骤4:从热转印机上取下目标基底和铜箔的结合体,将铜箔片另一端(活动端)固定在其原始位置,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取下铜箔片,得到转移至目标基底表面的石墨烯薄膜。
上述方案中,步骤2所述的目标基底为硅基底、二氧化硅基底、金属基底或者塑料基底。
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热转移方法,操作方便,工艺简单,整个操作过程没有有机介质的参与,可以向任何目标基底成功转移数十微米及以上尺寸的石墨烯薄膜,适用于石墨烯半导体器件开发及研究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热转印机转移石墨烯薄膜的流程图。
图2为转移到硅基底的石墨烯薄膜拉曼图像。
图3为转移到硅基底的石墨烯薄膜光学显微镜图像。
图4为转移到二氧化硅基底的石墨烯薄膜光学显微镜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将铜箔片上的石墨烯薄膜转移至硅基底上。
首先利用CVD装置在25微米厚的铜箔片上生长出石墨烯薄膜;然后对硅基底依次进行去离子水、乙醇、丙酮超声清洗,并利用烘箱烘干硅基底;接着将表面生长有石墨烯薄膜的铜箔片固定反扣在硅基底边缘(如图1所示);其次将硅基底和铜箔的结合体水平放在支撑台上,并且将其慢慢推入热转印机滚轮,其中热转印机温度设置为130℃,热压印过程循环进行2次;最后将硅基底和铜箔的结合体从热转印机上取下,室温静置冷却2小时后,慢慢从铜箔活动端撕下铜箔片,这样铜箔一侧表面的石墨烯薄膜被转移到硅基底上。在硅基底表面的石墨烯薄膜拉曼图像如图2所示,其中D峰非常低说明转印过程引起的缺陷非常小,G峰高于2D峰可能是因为转移过程中使得石墨烯薄膜发生层叠现象。在硅表面的石墨烯薄膜光学显微镜图像如图3所示,其中完整石墨烯薄膜可以达到50微米及以上的尺寸。
实施例2:将铜箔片上的石墨烯薄膜转移至二氧化硅基底上。
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类似,但目标基底是二氧化硅基底,其中二氧化硅表面的石墨烯薄膜光学显微镜图像如图4所示。
实施例3:将铜箔片上的石墨烯薄膜转移至金属基底上。
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类似,但目标基底是金属基底。
实施例4:将铜箔片上的石墨烯薄膜转移至塑料基底上。
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类似,但目标基底是塑料基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8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