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便粽子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52789.6 申请日: 2012-03-02
公开(公告)号: CN102524676A 公开(公告)日: 2012-07-04
发明(设计)人: 李进洪;蒙了英;李卉;李晶 申请(专利权)人: 李进洪
主分类号: A23L1/164 分类号: A23L1/164
代理公司: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代理人: 唐智芳
地址: 542500 广西壮族***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方便 粽子 及其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方便粽子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米制品中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它是选用糯米为主要原料,再搭以豆类、干果和肉类等为配料,并用箬叶、竹叶或芦苇叶包扎后煮熟而成。粽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开始流传的,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筒粽”,是中国历史中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的原料多种多样,一般根据地域不同就地取材,所以形成了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特点。历经千百年传承至今,粽子代表了浓厚的民俗传统饮食文化。

由于粽子配料复杂、制作考究、费时费工、储存困难,因此除了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以外,人们很少包粽子和吃粽子。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方便食品应运而生。例如申请号为200610102128、名称为《常温方便食用粽子的生产工艺》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它提供了一种常温方便食用粽子的生产工艺,该发明选用重量份为80~85的糯米或黍米为主料,选用重量份为15~20的大枣、肉丁、莲子、花生、蜜枣或巧克力作配料,干粽叶用开水煮10~15分钟,湿鲜粽叶不需煮,浸泡洗净即可,糯米或黍米用水浸泡4~5小时,加入配料,然后包粽子,包好后水没粽子煮,把煮熟的粽子装入包装袋中真空保装,将包装好的粽子放入蒸汽杀菌锅中灭菌,即得。采用该发明工艺生产的粽子既保持了粽子的营养成份,又不使米质变碎,在常温下能放6个月不变质,即买即食,无需加热,食用方便。但是该工艺制得的粽子含有大量水分,重量较重,携带不便,而且容易因为保存不当而滋长细菌,造成保质期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用快捷、携带方便、保质期长的方便粽子及其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粽子,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构成:

脱水糯米饭40~75份;

脱水配料10~45份;

果胶10~15份;

食盐0.5~2份。

所述的脱水糯米饭是在糯米中添加葡萄糖酸钙,经蒸熟或煮熟后,干燥至含水量为10%以下制得。

而且,优选的,添加的葡萄糖酸钙为糯米重量的0.1%~1%。

而且,优选的,所述的脱水糯米饭含水量为6%以下。

所述的脱水配料是将豆类和/或薯类和/或干果蒸熟或煮熟后,干燥至含水量为10%以下制得。豆类、薯类和干果等都是制作粽子的常见配料,可以选自绿豆、豌豆、红豆、黑豆、豇豆、芋头、花生、莲子、杏仁、栗子、枣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而且,优选的,所述的脱水配料含水量为6%以下。

所述方便粽子的组分的重量份优选为:

脱水糯米饭50~70份;

脱水配料20~30份;

果胶11~13份;

食盐1.2~1.8份。

所述方便粽子的组分的最佳重量份为:

脱水糯米饭60份;

脱水配料28份;

果胶12份;

食盐1.5份。

上述方便粽子的各原料中:葡萄糖酸钙能与淀粉等相结合,具有钙化和增加强度的作用,它能使淀粉分子等颗粒之间形成骨架,当水分蒸发后形成多孔的网状结构,而形成的网状结构又能快速有效地重新吸收水分,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复水性;添加果胶能够解决糯米熟化后粘性强但凝固性不足的问题,能使产品复水后凝结成一体,方便食用。

方便粽子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如下:

1)在糯米中添加糯米重量0.1%~1%的葡萄糖酸钙,经蒸熟或煮熟后,干燥至含水量为10%以下,得脱水糯米饭;

2)取豆类和/或薯类和/或干果,经蒸熟或煮熟后,干燥至含水量为10%以下,得脱水配料;

3)将脱水糯米饭40~75重量份、脱水配料10~45重量份、果胶10~15重量份和食盐0.5~2重量份混合均匀,消毒,包装,即制得方便粽子。

上述制作方法中,

所述脱水糯米饭和脱水配料的含水量优选为6%以下。

步骤1)和步骤2)所述干燥的方式为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或微波干燥,这里优选热风干燥。

步骤3)所述包装的方式优选为真空包装。

在步骤3)中,包装时宜分装成80~90克/袋。

在步骤3)中,各组分的重量份优选为:脱水糯米饭50~70份、脱水配料20~30份、果胶11~13份、食盐1.2~1.8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进洪,未经李进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7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