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光强探测的高灵敏度传感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2676.6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6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光;吴远大;王玥;张家顺;安俊明;王红杰;李建光;胡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5/32 | 分类号: | G01D5/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探测 灵敏度 传感 系统 | ||
1.一种基于光强探测的高灵敏度传感系统,包括:
一光源;
一第一3dB光分束器,其输入端与光源连接,用于光的分束;
一第一光功率计,其输入端与第一3dB光分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一传感芯片,其输入端与第一3dB光分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一第二光功率计,其输入端与传感芯片的输出端连接;
一处理器,其输入端与第一光功率计和第二光功率计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数据的处理、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强探测的高灵敏度传感系统,其中传感芯片包括:
一第二3dB光分束器,包括一输入波导、一第一输出波导和一第二输出波导;
一传感微腔,其一侧与第二3dB光分束器的第一输出波导耦合;
一参考微腔,其一侧与第二3dB光分束器的第二输出波导耦合;
一2×1光合束器,包括一第一光输入波导、一第二光输入波导和一光输出波导,所述2×1光合束器的第一光输入波导与传感微腔的另一侧耦合,第二光输入波导与参考微腔的另一侧耦合;
一样品槽,用于容置传感微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强探测的高灵敏度传感系统,其中第一3dB光分束器是光纤3dB光分束器或光波导3dB光分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强探测的高灵敏度传感系统,其中第二3dB光分束器和2×1光合束器是Y分支型、多模干涉型或者定向耦合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强探测的高灵敏度传感系统,其中传感微腔和参考微腔是微环、微盘、微球或光子晶体微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强探测的高灵敏度传感系统,其中传感微腔与第二3dB光分束器的第一输出波导的耦合是基于倏逝波耦合,其耦合方式为横向耦合或者垂直耦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强探测的高灵敏度传感系统,其中传感微腔与2×1光合束器的第一光输入波导的耦合是基于倏逝波耦合,其耦合方式为横向耦合或者垂直耦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强探测的高灵敏度传感系统,其中参考微腔与第二3dB光分束器的第二输出波导的耦合是基于倏逝波耦合,其耦合方式为横向耦合或者垂直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强探测的高灵敏度传感系统,其中参考微腔与2×1光合束器的第二光输入波导的耦合是基于倏逝波耦合,其耦合方式为横向耦合或者垂直耦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光强探测的高灵敏度传感系统,其中用于制作该传感芯片的材料是SOI、有机物或者硅基二氧化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6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罩式炉热装用的对流板
- 下一篇:一种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退火热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