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互撞排斥防护保险杠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2432.8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章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超群 |
主分类号: | B60R19/04 | 分类号: | B60R1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陈向群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排斥 防护 保险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防护保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在两辆车汽车互撞时,排斥保险杠会将汽车推开,避免直接碰撞或减弱撞击力的汽车互撞排斥防护保险杠。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生活方便,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越来越多的被家家户户使用,马路上的车越多,堵塞严重,车与车之间的磕磕碰碰等小交通事故经常会发生,严重时造成人员伤亡等意外,目前汽车上的保险杠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为了避免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设计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汽车互撞保险杠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两辆车汽车互撞时,排斥保险杠会将汽车推开,避免直接碰撞或减弱撞击力的汽车互撞排斥防护保险杠。
所述的一种汽车互撞排斥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设置在车身的车头和车尾的第一防护保险杠、设置在车门的第二防护保险杠和设置在车轮外的第三防护保险杠,所述的第一防护保险杠、第二防护保险杠和第三防护保险杠均包括与车身连接的后护罩、所述的后护罩从里到外依次设置橡胶护罩、橡胶衬垫和前护罩,所述的橡胶护罩、橡胶衬垫和后护罩之间设置强磁杠,所述的前护罩与橡胶衬垫之间的空隙形成一个空腔。所述的第一防护保险杠内侧还配合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固定在车身上。
所述的一种汽车互撞排斥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护罩、橡胶护罩、橡胶衬垫和前护罩通过螺杆连接,并由螺帽固定。
所述的一种汽车互撞排斥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护保险杠、第二防护保险杠和第三防护保险杠两头端头分别设有30-40度的削角。
所述的一种汽车互撞排斥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防护保险杠的后护罩通过螺杆固定设置在车门顶部。
所述的一种汽车互撞排斥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防护保险杠通过挂靠方式配合设置在车轮上方的垂直转轴壳座上,并与车轮面保持平行,所述的垂直转轴壳座固定设置在车轮正上方的车身上。
所述的一种汽车互撞排斥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防护保险杠的后护罩上表面固定设置垂挂转轴,垂挂转轴顶部设置轴帽,所述的后护罩内侧对称设置转向跟随插扣件,每个转向跟随插扣件上活动设置转珠。
所述的一种汽车互撞排斥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转轴壳座包括与车轮正上方的车身连接的壳座本体,与壳座本体连接的壳座盖,所述的壳座本体与壳座盖之间开有用于安装第三防护保险杠的轴孔。
所述的一种汽车互撞排斥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面活动设置在车轮轴的延长轴上。
所述的一种汽车互撞排斥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防护保险杠安装的高度在汽车车轮转轴处偏上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在不同的汽车车身的车头和车尾、车门、车轮上分别配合设置第一防护保险杠、第二防护保险杠和第三防护保险杠,,每个保险杠上设置极性相同的强磁杠,根据同性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在汽车互撞时,增加汽车的安全性能,能减轻或避免两汽车之间的碰撞,从而增加安全性能;
2)本发明的防护保险杠上包括前护罩、橡胶衬垫、橡胶护罩、强磁杠及后护罩,在前护罩被撞时,力先经过橡胶衬垫和橡胶护罩,再传到后护罩及固定连接的防撞梁上,可以保护强磁杠不受损;而且橡胶护罩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起普通保险杠作用;
3)本发明的车轮上的第三防护保险杠采用挂靠方式贴在车轮面正上方的车身上,并与车轮面平行,而且在该后护罩内侧配合设置转向跟随插扣件及转珠,避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摩擦,对车轮造成磨损;
4)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安全性能好,在汽车在互撞时,根据同性磁极相互排斥,有效减少了事故的发生,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防护保险杠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轮连接的后护罩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与第三防护保险杠连接的垂直转轴壳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车轮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防护保险杠,2-第二防护保险杠,3-第三防护保险杠,4-前护罩,5-橡胶衬垫,6-螺帽,7-后护罩,8-强磁杠,9-橡胶护罩,10-轴帽,11-垂挂转轴,12-转向跟随插扣件,13-转珠,14-壳座本体,15-轴孔,16-壳座盖,17-车轮面,18-延长轴,19-空腔,20-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超群,未经章超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4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斜井防跑车用钢带式缓冲变力吸能装置
- 下一篇:双片材挤出吹塑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