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赤眼蜂繁殖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0498.3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敦松;张宝鑫;冯新霞;宋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49/00 | 分类号: | A01K49/0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卫东 |
地址: | 51064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赤眼蜂 繁殖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的繁殖装置和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赤眼蜂繁殖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赤眼蜂是世界各国广泛繁殖和利用的一种寄生性天敌,能寄生多种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的卵,将害虫消灭于卵期。大规模繁殖赤眼蜂的天然寄主卵主要有米蛾卵、麦蛾卵、柞蚕卵和地中海粉螟卵等,这些卵都是小卵。人工大量繁殖米蛾(或麦蛾)的成本比较低廉,原料来源广泛,利用米蛾(或麦蛾)卵繁殖赤眼蜂的技术被广泛采用。
但目前利用米蛾卵繁殖赤眼蜂的方法和设备比较落后,难以进行规模化繁殖。现有利用米蛾(或麦蛾)卵繁殖赤眼蜂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1.卡式繁蜂(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11518.1)。先将寄主卵用胶水粘到卡纸上,然后和蜂种一同放入容器中进行接蜂,此方法主要缺点为接蜂所占空间较大,寄主卵寄生不均匀,一旦接蜂后蜂卡的寄生率不够理想,便没法弥补,不适合商品化生产。
2.蜂筒式繁蜂(专利号为02290952.4)。利用水汽将寄主卵粘到蜂筒壁上,将蜂种放到蜂筒内的一种接蜂方式,此方法的主要缺点为需要较多蜂筒,操作繁琐;蜂筒壁进行雾化时不够稳定,导致水雾过多或过少,粘到蜂筒壁上的卵的数量差异较大;接蜂时需要人工定时调整蜂筒方向,费时费工。
3.散卵接蜂。将寄主卵平铺在浅盘中,将蜂种覆盖或撒到新鲜寄主卵上的一种接蜂方式。该方法的主要缺点为寄生率偏低,由于米蛾卵粒间隙小,不允许赤眼蜂顺利穿行,底层卵的寄生率常不足20%。
现有的卵寄生蜂人工繁殖方法和装置如申请号为200810198527.4所公开的技术。卵寄生蜂人工繁殖网箱,网箱内具有支架,支架上设有若干层可悬挂卵卡的栅格,栅格与支架之间具有移动装卸的结构,在网箱的一侧设有门。栅格分上下设置多层。卵寄生蜂人工繁殖时,将挂有卵卡的栅格置于上层,让卵寄生蜂寄生;当卵寄生蜂在卵卡上产卵后,将该上层栅格挂卵卡整批一次性调到下一层,而将新的挂有卵卡的栅格置于上层,让卵寄生蜂自行转移到新的寄主卵卡上产卵;当卵寄生蜂在新卵卡上产卵后,将各层栅格挂卵卡依次向下移动一层,而再将新的挂有卵卡的栅格置于上层,让卵寄生蜂再自行转移到新的寄主卵卡上产卵;当下层的栅格挂卵卡上没有母蜂寄生时,将该层栅格挂卵卡整体移出网箱。采用这种技术繁殖卵寄生蜂具有如下缺点:1.该技术利用网箱繁殖,四面透光,主要针对平腹小蜂这类蜂种,而不利于赤眼蜂的寄生。因为赤眼蜂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生产上多采用在暗室条件下繁殖。在暗室条件下,网箱内的赤眼蜂分布相对均匀,适合一次性繁蜂,本例中的上下层移动就没有意义;在明场条件下,网箱内的赤眼蜂大多分布在四周透光的地方,造成分布不均、超寄生和寄生率低问题,卵卡的上下层移动,对赤眼蜂没明显的诱集作用。本发明设置的亮暗区繁蜂箱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由于箱体四周为黑色,赤眼蜂多分布在亮区的载卵板上,暗区接过蜂的载卵板上的赤眼蜂受光线的吸引也会向亮区聚集,降低了已寄生卵被重复寄生的超寄生现象,提高了寄生率。实际应用数据显示利用四周透光的网箱繁蜂,工厂化大量繁蜂的平均寄生率约50%左右,而利用本发明的亮暗区繁蜂箱,平均寄生率在80%以上。2.卵卡是将卵粘在纸片上,寄生后卵不能扫下,不能重复利用,且储存和运输需要连同纸片,不便于储运;当寄生效果不好时,整张卵卡作废,造成浪费。3.该技术不能解决扫蜂问题,繁蜂效率低。利用该网箱繁蜂时,通过上下层移动卵卡对寄生蜂的分布作用不明显,在下层的卵卡上仍会有大量的寄生蜂停留,在拿出卵卡时要人工扫下,否则就会造成蜂种的浪费。实际生产中繁殖平腹小蜂就采用这种网箱,但人工扫蜂的环节不可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繁蜂效率高,专用于赤眼蜂繁殖的赤眼蜂繁殖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繁蜂效率高,专用于赤眼蜂繁殖的赤眼蜂繁殖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赤眼蜂繁殖装置,包括繁蜂箱、繁蜂架和载卵板;繁蜂架置于繁蜂箱内,载卵板置于繁蜂架上;繁蜂箱包括底板、顶板和侧壁;侧壁和底板不透光,顶板的一侧为透光板,另一侧为不透光板;繁蜂箱内设有导轨,繁蜂架通过导轨在顶板下方由透光板侧向不透光板侧平移。
繁蜂箱为立方体形;靠上的面为顶板,靠下的面为底板,靠前的面、靠后的面、靠左的面和靠右的面为侧壁;靠前的面为开关式的入口门,靠后的面为开关式的出口门;顶板靠近入口门的一侧为透光板,靠近出口门的一侧为不透光板;导轨位于靠左的面和靠右的面的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04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桑蚕小蚕共育方法
- 下一篇:新铃兰醛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