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磺酸钙润滑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0052.0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8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超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6 | 分类号: | C10M169/06;C10N30/06;C10N40/02;C10N4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磺酸钙 润滑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磺酸钙润滑脂。
背景技术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以磺酸钙作为稠化剂的高滴点磺酸钙基润滑脂,但由于此时所用的油溶性磺酸钙稠化能力小,因此未能得到有效的推广。20世纪70年代,有人发明了将牛顿体磺酸钙转变为具有触变性的非牛顿体磺酸钙的方法,并引入了磺酸钙高碱化技术,制成了高碱性磺酸钙基润滑脂。但这种产品的低温泵送性不佳,妨碍了其应用推广。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以非牛顿体磺酸钙与其他脂肪酸盐复合制成的磺酸盐复合钙基润滑脂。
现有技术提供的常见的高滴点润滑脂,只是专注于应付机械设备上所面对的单一性问题,诸如高温、高速、高压或抗磨等,不能够有效地配合到现代生产设备高速发展要求之中,实际使用中还是会出现因润滑不良导致设备零部件发热、轴承损坏严重甚至停机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磺酸钙润滑脂,其耐磨抗压、降低温度、减少噪音、延长轴承等转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磺酸钙润滑脂,其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下列成分组成:
润滑基础油:26~54%;
稠化剂:18~42%;
OMRC:2~8%;
转相促进剂:3~5%;
冰乙酸:2~6%;
脂肪酸:1~3%;
抗氧剂:2~4%;
氢氧化钙:3~7%;
水:1~3%。
优选地,所述润滑基础油为矿物油,其赛氏粘度级别为500SN,100℃时的运动粘度为7~32mm/s2。
优选地,所述稠化剂为高碱值复合磺酸钙。
其中:OMRC(共晶滚球),一种高效抗磨节能润滑油添加剂,含有的成分包括:二硫代磷酸锌、金属基化钠和有机脂肪酸,该OMRC添加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抗极压、抗磨、防腐蚀性能,是一种多功能的纳米添加剂。
优选地,所述转相促进剂为碳酸钙、二氧化碳、异丙醇、碱土金属卤化物中的一种或是任意两种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脂肪酸为硬脂酸或十二羟基硬脂酸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烷基酚、二烷基二苯胺或二叔丁基对甲酚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混合物。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复合磺酸钙润滑脂,耐磨抗压、降低温度、减少噪音、延长轴承使用寿命等,从而减少设备的维修,降低设备的综合费用,适合在轴承、齿轮、链条上使用。在310~350℃,未变成液体,然后冷却至室温,又变回原来的润滑脂的结构,脂的性能不变,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其他皂基脂不具备此特性。
本发明含有的OMRC纳米添加剂,使摩擦副表面磨损降至最低。
本发明不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有害物质,环保无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矿物油:30%;高碱值复合磺酸钙:41%;OMRC:7%;碳酸钙:5%;冰乙酸:6%;硬脂酸:1%;烷基酚:2%;氢氧化钙:6%;水:2%。
实施例二:
矿物油:48%;高碱值复合磺酸钙:25%;OMRC:6%;异丙醇:3%;冰乙酸:4%;十二羟基硬脂酸:3%;二烷基二苯胺:2%;氢氧化钙:6%;水:3%。
实施例三:
矿物油:41%;高碱值复合磺酸钙:38%;OMRC:7%;二氧化碳:4%;冰乙酸:3%;十二羟基硬脂酸:1%;二叔丁基对甲酚:2%;氢氧化钙:3%;水:1%。
取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各种成分,按照该实施例的配比,将高碱值复合磺酸钙加入润滑基础油中,进行搅拌升温,在40~60℃时加入冰乙酸水溶液、氢氧化钙和转相促进剂,在70~100℃时进行转化和皂化反应,待物料稠化后,加入脂肪酸进行复合反应,升温到200~230℃进行高温炼制,之后降温到80~100℃加入抗氧剂、多功能添加剂,然后用均质机进行后处理,过滤,包装。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复合磺酸钙润滑脂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超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超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00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泥浆的远程输送装置
- 下一篇:利用湖泊淤泥生产生态环保营养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