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辅助扶手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9743.9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7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淳;追野英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辅助 扶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辅助扶手,用于在进行上下车辆的动作中减轻在下车时乘员的身体负担。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车辆用辅助扶手,提出了这样一种辅助扶手(例如专利文献1),在车门坎板(rocker panel)的位于座椅的座椅靠背侧方的适当位置上形成凹部,使形成为大致L字形的辅助扶手主体以能够收起的方式铰支于该凹部,在扶手主体上安装有螺旋弹簧,以在使用时能够使辅助扶手主体立起来的方式对扶手主体施力。
根据该专利文献1,在从车内下车时,乘员将门打开之后,在利用形成于辅助扶手主体的手指钩挂部克服弹簧力而使扶手主体动作至立起状态时,能够使作为卡定部件的车门坎板的卡合凹部和辅助扶手主体的突起部锁合,由此具有能够安全地下车,并且还能够获得操作辅助扶手时的节度感这样的优点。
此外,公开了一种汽车的上下车辅助装置(例如专利文献2),安装有在乘员座椅的侧方和上方开口的壳体,使作为把持部的辅助构件竖立设置于该壳体内部,并且使辅助构件可以自由地向上升方向移动,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在向下降方向移动时能够在规定的位置上进行锁定这样的单向锁部件,使就座于座椅的乘员能够安全且容易地对辅助构件进行升降移动操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528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021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在上述以往的辅助装置中,下车时乘员每次使用辅助装置时,都需要进行使用于辅助的扶手主体从收起位置立起的操作,或者乘员自身需要根据自身的体格而对扶手主体的高度进行调整,因此,例如对年幼者、老年人等而言,在使用时会产生负担。
此外,对于安装位置而言,由于是在车辆的车门坎板的上部面或座椅主体的端部具有辅助部,因此,存在下车时施加体重的位置被限制在座椅附近这样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辅助扶手,能够在使用时使扶手主体易于把持,从而能够轻松地将体重施加在扶手主体上而下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车辆用辅助扶手在座椅的侧方且在设于车辆侧面的门用开口部的下部设有用于对乘员从上述座椅下车的动作进行辅助的扶手主体,其特征在于,以相对于车辆外侧方向起倒自如的方式设置上述扶手主体。
此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扶手主体与上述车门的开闭动作相应地呈突出状态和收起状态。
此外,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座椅在前后方向上位置调整自如,以在上述座椅的整个位置调整范围内上述扶手主体都位于上述座椅的就座部分的侧部的方式配置该扶手主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辅助扶手,通过以相对于车辆的外侧方向起倒自如的方式设置辅助扶手的扶手主体,在使用辅助扶手时通过使扶手主体倒向车辆的外侧,扶手主体供乘员的手拄扶的部分变大,并且姿势变化的自由度增加,由此,乘员下车变得容易。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辅助扶手,在车门的关闭状态下扶手主体呈收起状态,随着车门的开启动作,扶手主体呈向车辆外侧方向突出的使用状态,由此,能够谋求提高扶手主体的便利性。而且,扶手主体的位置方向根据门的开闭动作来决定,所以还能发挥不用耗费由乘员进行收起、立起操作或调整扶手主体的位置等的时间体力这样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辅助扶手,扶手主体与座椅的位置无关地始终位于座位的座椅侧方,所以无论就座于哪个位置,乘员都能够从该位置可靠地把持扶手主体,因而能够提高操作性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从车内侧观察扶手主体和扶手固定基部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1的B-B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扶手主体和扶手固定基部的后视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扶手固定基部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托架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未经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97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LED灯结构
- 下一篇:一种节能G9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