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宫腔粘连防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9248.8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8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程春霞;徐大宝;朱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大宝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A61M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连 防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妇科用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宫腔粘连是由于宫腔内膜受损后形成部分或全部粘连的病理现象。通常可致月经异常,如月经过少或者闭经等。患者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异位妊娠、胎死宫内、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甚至不孕。目前对于重度的宫腔粘连一般先采用手术分离宫腔。由于术后宫腔内膜再生缓慢或再生很差,分离后的宫腔非常容易再次粘连。为了解决术后宫腔再次粘连的问题,需在宫腔内放置环并口服大剂量的雌激素以刺激宫腔内膜生长。但是大量的口服雌激素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副作用,如对肝脏的损害、引起乳腺癌变、增加体液储留、改变凝血功能等。同时大量外源激素进入机体会由于负反馈抑制人体内源激素产生,使人由生理性状态变成病理状态。中国专利200820052366.3公开了一种宫腔粘连治疗装置,包括弹性支架和隔层,所述隔层连接在弹性支架内,可防止子宫内部边缘部位再次粘连,而且可有效防止子宫内部中间部位的再次粘连。但是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宫腔粘连主要在宫腔的侧壁以及宫角区域,治疗比较困难且容易复发;而宫腔的底部及中央区域发生粘连情形相对较少,即使发生了粘连也比较容易治疗;专利200820052366.3公开的宫腔粘连治疗装置的隔层不仅阻碍了宫腔内两边液体的对流,而且对子宫内膜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容易引起感染等副作用而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人体副作用很小,治疗效果更佳的宫腔粘连防治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宫形环和薄膜,所述宫形环具有弹性,其形状和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左右内侧,在薄膜的中部具有从宫形环底部到下段的开口。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开口的面积占宫形环内面积的1/4~1/3。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宫形环的下段设有至少一个引流槽。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薄膜靠近开口的边沿呈S形,并且以宫形环中心线为轴对称。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S形边沿在靠近宫形环底部的一端向对应连接薄膜的宫形环侧边方向弯曲,在靠近宫形环下段的一端向开口方向弯曲。
作为改进,沿薄膜靠近开口的边沿分别设有弹性支架,薄膜靠近开口的边沿分别连接在弹性支架上。
在所述弹性支架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引流槽。
由于本发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的宫形环具有弹性,其形状和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左右内侧,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防止宫腔的侧壁以及宫角区域的再次粘连,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防止子宫内部中间部位的再次粘连;采用在薄膜的中部具有从宫形环底部到下段的开口的设计不仅能减少防治装置对子宫内膜的影响面积,还能增加宫腔内液体的对流,避免因引流不畅而引起的感染;此外,本发明还能节约原料,降低制造成本和为患者节省治疗费用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宫腔粘连防治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大宝,未经徐大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92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