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独立循环风道的灭菌烘箱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49217.2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2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维;丁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千山远东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06 | 分类号: | A61L2/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094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独立 循环 风道 灭菌 烘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独立循环风道的灭菌烘箱。
背景技术
现有热风风道,不管是双热风风机,还是三热风风机均存在两个很大的问题:
1、热风风机出风口位置与高温高效层流位置不对称;
热风风机出风口位置与高温高效层流位置不对称,导致出风风压分布不均匀,使得灭菌烘箱的空载热分布温差标准只能设定为≤±15℃。
2、热风加热风道出风口与热风风机进风口位置不对称——中心偏离。
由于热风加热风道出风口与热风风机进风口位置不对称,导致风机进风时吸风风量不均匀,部分热风无法直接吸入风机,导致大量热能损失和风压损失。并导致出风热风分布不均匀。
由于热风风机的出风口与进风口不在同一轴线上。因此,热风风机出风口位置与高温高效层流位置、热风加热风道出风口位置与热风风机进风口位置不可能做到同时对称,所以导致大量的循环风热能损失和风压损失。
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大量热能损失和风压损失,同时导致灭菌烘箱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瓶子的灭菌效果,并给不封瓶子带来灭菌不完全的潜在隐患。由于做不到热风分布均匀,行业标准只能放大空载热分布温差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独立循环风道的灭菌烘箱,在热风加热风道出口至热风风机进风口间设计了一条相对封闭的、独立的热风管道,以保证从每个加热装置出来的热风独立的、完全的进入相对应的热风风机,保证无热能损失,节约了大量能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独立循环风道的灭菌烘箱,包括至少一组空气加热装置3和一个热风机6,所述热风机6的进风口4与空气加热装置3的出风口之间设置有一组热风管道2。
所述热风管道(2)和热风机(6)的进风口(4)密封处理。
所述热风管道(2)与空气加热装置(3)的出风口的对接处的横截面为梯形。
所述空气加热装置3一侧还设置有空气补充装置1。
所述热风机6一侧连接有电机7。
所述热风机6的出风口连接有高温风罩8及与之配套的过滤器9。
所述烘箱外侧包覆有保温层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在确保热风风机出风口位置与高温高效层流位置完全对称设计的情况下,在热风加热风道出口至热风风机进风口间设计了一条相对封闭的、独立的热风通道,以保证从每个加热装置出来的热风独立的、完全的进入相对应的热风风机,采用独立风道技术后,烘箱实际空载热分布温差≤±5℃,甚至更低,而且基本保证无热能损失,节约了大量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所示,一种独立循环风道的灭菌烘箱,包括至少一组空气加热装置3和一个热风机6,所述热风机6的进风口4与空气加热装置3的出风口之间设置有一组热风管道2。
所述空气加热装置3一侧还设置有空气补充装置1。
所述热风机6一侧连接有电机7。
所述热风机6的出风口连接有高温风罩8及与之配套的过滤器9。
所述烘箱外侧包覆有保温层5。
空气经空气补充装置1抽入热风管道2内,经空气加热器3加热,所述电机7驱动热风机6工作,将热风管道2内的空气由空气补充装置1的入风口抽到热风机的6进风口4后,再通过高温风罩8及与之配套的过滤器9,到达烘箱。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千山远东制药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千山远东制药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92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控脉冲式灌洗管
- 下一篇:一种纳米结构磷酸钙双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