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流结构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8969.7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岩谊;庞玉宏;李文涛;陈涛;陈子天;费鹏;虞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B01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微流结构,包括:1)第一微流通道,所述第一微流通道被第一隔断区域分隔为两部分,分别称为第一微流通道第一分支和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2)第一流体空间,所述第一流体空间在所述第一微流通道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隔断区域,与所述第一微流通道第一分支和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均有交叠;3)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位于第一微流通道与第一流体空间之间,将第一微流通道与第一流体空间隔开,所述第一隔离层与所述第一隔断区域接触但不连接为一个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空间与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通过第一连接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是位于所述第一隔离层上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不在所述第一隔离层上,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为与第一隔离层独立存在的微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微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结构还包括第二微流通道、第二隔断区域、第二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二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二流体空间、第二隔离层和第二连接通道,以及第三微流通道、第三隔断区域、第三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三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三流体空间、第三隔离层和第三连接通道,……第n微流通道、第n隔断区域、第n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n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n流体空间、第n隔离层和第n连接通道,n大于或等于2,上述第n微流通道、第n隔断区域、第n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n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n流体空间、第n隔离层和第n连接通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与第一微流通道、第一隔断区域、第一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一流体空间、第一隔离层和第一连接通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二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n微流通道第二分支中的至少两个微流通道第二分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微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二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n微流通道第二分支彼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彼此连通的微流通道第二分支对应的所有连接通道合并成一条通道再与上述微流通道第二分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第n连接通道合并成一条通道再与微流通道第二分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微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隔离层、第二隔离层、……、第n隔离层由弹性体材料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述的微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结构均由弹性体材料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微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四氟乙烯(PTFE)、聚氯乙烯(PVC)、环状聚烯烃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s;COC)、聚偏二氟乙烯、聚苯乙烯、聚砜、尼龙和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结构,其特征在于n=6,还包括第一储液池、第二储液池、第三储液池、定量储液池、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入口连接第一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连接第二微流通道第一分支和第一储液池,第二微流通道第二分支与第三微流通道第二分支汇合后连接定量储液池入口,定量储液池出口连接第五微流通道第一分支以及第六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五微流通道第二分支连接第二出口,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五连接通道连接第一储液池;第二入口连接第四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四微流通道第二分支连接第三微流通道第一分支和第二储液池,第三微流通道第二分支与第二微流通道第二分支汇合后连接定量储液池入口,第三连接通道与第二连接通道连通,第六微流通道第二分支连接第三储液池,第三储液池连接第一出口,第四连接通道和第六连接通道连接第二储液池;所述第一储液池和第二储液池由弹性体材料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2的任一项所述的微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结构由透明材料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89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相位补偿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谐波电能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