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滩涂贝类与虾蟹混合养殖的海水围塘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8845.9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徐继林;徐善良;邵波;周海波;徐正贵;严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滩涂 贝类 混合 养殖 海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滩涂贝类与虾蟹混合养殖围塘系统,具体是一种利用尼龙网分隔贝类与虾蟹养殖区域以保持不同养殖区水域的相对稳定,从而避免在阴雨天贝类生物量比较大时水体中饵料微藻全被消耗,以保证在整个养殖期滩涂贝类都能获得足够饵料的混合养殖围塘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海水养殖围塘中,大多以虾、蟹、贝混养为主,虾、蟹类产量占25-30%,其他70-75%的产量来自于贝类养殖。如何充分利用现存海水围塘,健康高效提高单位面积水产品特别是贝类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海洋水产养殖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浮游微藻群落作为虾、蟹、贝混养为主的海水围塘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养殖对象的健康安全性和养殖产量:一方面,虾、蟹的残饵和粪便起到肥水作用,促进了水体内微藻的繁殖,提供了养殖贝类的饵料来源;另一方面,贝类摄食了水体微藻后,降低了水体的富营养水平,保证了水体的健康安全性。所以,现在已经出现了有关海水围塘中虾蟹贝混养技术,如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中“一种海水池塘虾蟹贝立体化精养技术(CN101347106)”。但是,由于虾蟹贝以及饵料微藻群落都生活在一个养殖系统中,在贝类生长比较旺盛的季节遭遇连续阴雨,有可能水体中的饵料微藻被贝类全部摄食,即使天气马上晴朗起来因缺少微藻种源,水体中微藻群落也将无法迅速恢复,从而会使得贝类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同时由于饵料微藻降低水体富营养水平能力的消失,虾蟹养殖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滩涂贝类与虾蟹混合养殖的海水围塘系统,使得饵料微藻培养区域跟贝类养殖区域相对隔离开来,并通过日常管理给贝类养殖区域连续供给微藻饵料,避免在阴雨天贝类生物量比较大时水体中饵料微藻全被消耗,以保证在整个养殖期滩涂贝类都能获得足够饵料,同时保证虾蟹养殖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证在整个养殖期滩涂贝类都能获得足够饵料,同时保证虾蟹养殖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环境的海水围塘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滩涂贝类与虾蟹混合养殖的海水围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整个海水围塘用尼龙网隔成贝类养殖区和虾蟹养殖区两个部分,同时在虾蟹养殖区域靠近贝类养殖区域一边安置增氧机。
本发明所述虾蟹养殖区同时具备贝类饵料微藻群落培养功能,水深大于1m。
本发明所述贝类养殖区占总围塘养殖面积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优选三分之一),养殖贝类的涂面水深控制在50-70cm。
本发明所述增氧机为叶轮式增氧机,在增氧的同时能够产生足够的水流,增氧时水流方向流向贝类养殖区。
本发明开动增氧机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每天中午和后半夜开机1-2h,每次开机要保证整池水流动充分,并使得贝类养殖区水色跟虾蟹养殖区水色接近。当出现养殖虾浮头或者贝类养殖区透明度大于50cm时需立即开动增氧机,一方面补充溶解氧,一方面对贝类养殖区补充饵料微藻。
本发明所述的海水围塘在虾蟹养殖区域设置进排水闸门,闸门进水口设置防害网,网孔径小于4mm,当围塘水环境不能满足虾蟹或贝类养殖时能够及时换水并阻止自然海区中其他生物及杂物进入。
本发明用来分隔贝类养殖区和虾蟹养殖区的尼龙网大部分网孔控制在2-3mm,一方面防止养殖虾蟹从虾蟹养殖区进入贝类养殖区钳食贝类,另一方面可以保持虾蟹养殖区和贝类养殖区水体的相对稳定,否则如果虾蟹养殖区与贝类养殖区水体交换良好,在贝类生长旺盛的季节一旦遭遇连续阴雨,有可能整个水体中的饵料微藻均会被贝类全部摄食,即使天气再晴朗起来因缺少微藻种源水体中微藻群落也将无法迅速恢复。
作为改进,所述的尼龙网靠近增氧机增氧时的水流方向,留出不大于2m宽度设置的网孔直径为4-5mm,方便开动增氧机时虾蟹养殖区的水流快速进入贝类养殖区。
作为再改进,在虾蟹养殖区叶轮增氧机外围2.8-3.2米半径处增加网孔2-3mm的拦虾用尼龙网,防止增氧时飞转的叶轮伤害到养殖虾类,也防止养殖虾类随水流冲击到分隔网上进入贝类养殖区。
作为更进一步改进,本系统中的分隔网、拦虾网和防害网均高出最高水面30cm,每隔半个月对本系统中所有尼龙网上粘附物进行清理。
本发明所述的贝类养殖区设置有宽20-30cm深10-20cm深的槽沟,可以将该养殖区再分隔成不同的区域,一方面便于养殖户在日常管理涂面行走时不会踩到养殖贝类,另一方面不同养殖区块可以养殖不同品种的滩涂贝类便于日常管理和分不同品种分别收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88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