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纳米晶的NAND存储器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8578.5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6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琴;杨潇楠;王永;张满红;霍宗亮;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43 | 分类号: | H01L29/43;H01L27/115;H01L21/28;H01L21/824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nand 存储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NAND存储器,包括存储单元和晶体管,所述存储单元包括:
硅衬底(1);
在所述硅衬底(1)的两侧的源导电区(6)和漏导电区(7);
在源导电区(6)与漏导电区(7)之间的载流子沟道上覆盖的隧穿介质层(2);
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还包括:
覆盖在隧穿介质层(2)上的纳米晶电荷存储层(3);
覆盖在纳米晶电荷存储层(3)上的控制栅介质层(4);
覆盖在控制栅介质层(4)上的栅电极材料层(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AND存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栅介质层(4)的材料为氮化物、Al2O3、HfO2、ZrO2、HfSiO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厚度为5nm~15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AND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隧穿介质层(4)的材料为SiO2,厚度为4nm~7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AND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晶电荷存储层(3)的材料为金属纳米晶、化合物纳米晶、半导体纳米晶或异质复合纳米晶,纳米晶的直径为1nm~10nm,密度为1×1011/cm-2~1×1012/cm-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NAND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晶的材料为金属W、Al、Ni、Co、Cr、Pt、Ru、Sn、Ti、Au和Ag中的一种;所述化合物纳米晶的材料为HfO2、WN、CdSe、CoSi2、NiSi、TaSi2、WSi2和HfSiO中的一种;所述半导体纳米晶的材料为Si、Ge和CdS中的一种;所述异质复合纳米晶的材料为Si/Ge、TiSi2/Si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AND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电极材料层(5)为多晶硅栅或金属栅,所述多晶硅栅为N型掺杂多晶硅,所述金属栅包括TaN、IrO2或金属硅化物;所述多晶硅栅或者金属栅的栅电极材料层的厚度为100nm。
7.一种制造NAND存储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硅衬底(1);
步骤二:对所述硅衬底(1)进行掺杂;
步骤三:在所述硅衬底(1)上生长隧穿介质层(2);
步骤四:在所述隧穿介质层(2)上生长纳米晶,作为纳米晶电荷存储层(3);
步骤五:在所述纳米晶电荷存储层(3)上沉积控制栅介质层(4);
步骤六:在控制栅介质层(4)上沉积栅电极材料层(5);
步骤七:在纳米晶电荷存储层(3)两侧进行光刻以刻蚀掉栅电极材料层(5)、控制栅介质层(4)、纳米晶电荷存储层(3)及隧穿介质层(2),形成存储单元的栅堆结构;
步骤八:在纳米晶电荷存储层(3)的中间区域进行光刻以刻蚀掉电极材料层(5)、控制栅介质层(4),形成选择晶体管的栅堆结构;
步骤九:对源导电区(6)和漏导电区(7)区域进行光刻、对光刻后形成的源导电区(6)和漏导电区(7)的图形区域的硅衬底(1)中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源导电区(6)和漏导电区(7);
步骤十:实现存储器件的互连,并对制备的存储器件进行测试和封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采用As对所述硅衬底(1)分别进行阱掺杂、防穿透掺杂以及阈值电压调节掺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四中,利用溅射或蒸发的方法在隧穿介质层(2)表面上生长一层金属、化合物或者Si、Ge的薄膜,再快速退火,使薄膜在隧穿介质层(2)表面结晶从而形成纳米晶颗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退火时间为5秒至90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857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