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中微量成分的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8510.7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易元;李兆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1 | 分类号: | G01N21/7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微量 成分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加工领域中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玻璃基板中的微量成分检测多数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然后于ICP上测定其微量成分。该法主要步骤如下;称取玻璃粉样品0.05g于消解罐中,加入氟硼酸10ml,盐酸10ml,3ml纯水,采用微波压力曲线程序消解,然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定容,于ICP上检测待测微量成分的含量。该法由于采用了HF,可能会导致玻璃中的Ca沉淀,不利于Ca的分析;加入的硼酸并不能将过剩的HF完全络合,对于石英玻璃进样器的ICP会带来雾化器的损坏,同时,称样量太小,所得溶液中待测元素的含量过低,导致灵敏度低,分析结果不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灵敏度高、样品处理完全、适用性好的玻璃中微量成分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玻璃中微量成分的检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等量的玻璃粉样品于2个坩埚中,以少量纯水润湿,同时做样品空白实验;
2)移取适量浓HF于上述坩埚中,并补加适量强酸溶剂助溶;
3)将上述坩埚加热至300-350℃溶解玻璃粉样品;
4)待坩埚中溶液近干时,补加浓HF补充溶解,并加适量高氯酸冒烟挥发HF,继续加热至白烟冒尽;
5)将坩埚取下冷却,加入适量强酸溶剂,并纯水吹洗坩埚内壁,于加热溶解至澄清;
6)将所得溶液转移,并补加适量的前述强酸溶剂至酸度控制在20%,并定容;
7)配制标准系列样品,于ICP上建立标准曲线;
8)将所得试样溶液依据所建立的标准曲线检测待测成分的含量。
作为常识,显然上述强酸溶剂为不与玻璃粉样品产生沉淀,并能完全溶解样品的合适溶剂。
作为优选,所述浓HF的体积百分含量大于等于40%。
作为优选,所述浓高氯酸的体积百分含量为70-72%。
作为优选,所述强酸溶剂为HNO3或HC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样品中成分溶解完全,可以测定除SiO2外的所有微量元素,包括Ca;
(2)采用高氯酸将HF冒烟挥发掉,避免HF对ICP雾化器造成损坏,扩大了适用性。
(3)扩大了称样量,在等体积的溶液中,杂质元素的含量增加了,进而增强了仪器检测的灵敏度,进而保证了数据的精密度(测试数据的重复稳定性)及准确度(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1)分别称取0.1000g玻璃粉样品于2个铂金坩埚中,以少量纯水润湿。同时以第3个坩埚做样品空白试验。
(2)用移液器移取20mlHF(浓)于上述坩埚中,补加2ml 50%体积浓度的HNO3助溶。(一般来说,每0.1g玻璃粉样品需要加入约20ml浓HF以及约1ml强酸。)
(3)将电热板温度调节至300℃,将上述坩埚转移至电热板上加热溶解。
(4)待坩埚中溶液近干时,补加10mlHF(浓),并加6滴高氯酸(浓)冒烟挥发HF,继续加热至白烟冒尽。(一般来说,每加入10mlHF,就需要加入2滴高氯酸。)
(5)将坩埚取下冷却,加入10ml 50%体积浓度的HCL,并纯水吹洗坩埚内壁,于电热板上加热溶解至澄清。
(6)将所得溶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补加30ml50%体积浓度的HCL,定容。
(7)配制标准系列样品,于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上建立标准曲线。
(8)配制标准质量监控样品(已知各待测元素的浓度)及监控样品空白。
(9)将标准质量监控样品于ICP上依据所建的标准曲线进行检测,将结果与配制结果比较,检验曲线的可靠性。
(10)将所得试样溶液依据所建立的标准曲线检测待测成分的含量,同时做平行试验及空白试验。
(11)方法可靠性试验。
用一已知各微量杂质含量的玻璃粉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测试结果如下表:
上表数据说明本方案可靠。
实施例2
(1)分别称取0.20g玻璃粉样品于2个铂金坩埚中,以少量纯水润湿。同时以第3个坩埚做样品空白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85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