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拢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8275.3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成;李丹丹;张青;滕腾;蒋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3D49/12 | 分类号: | D03D49/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多层 织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拢纱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拢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及应用成为高科技材料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碳纤维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此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独特、卓越的性能,在航空领域,特别是飞机制造业中应用广泛。碳纤维是目前世界航空航天领域首选的高性能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抗疲劳、导电、质轻、易加工等多种优异性能,正逐步征服和取代传统材料。世界各国均把发展高性能碳纤维产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多层碳纤维角联织机的制造技术还比较落后,面对这种形势,设计制造能生产30层厚的碳纤维多层角联织物的织机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可为我国的航天、航空和军事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多层角联机织技术是在多层经纱织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骨架织造技术。针对碳纤维织物成品厚度大、碳纤维表面不耐磨、受剪切强度弱的特性及织造层数多等特点,对于织机拢纱部分的设计及研究有一定特殊要求,需要将几十层高达四米的碳纤维纱线收拢到300mm的高度内,以满足织机织口的需要,目前尚没有现有技术可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拢纱装置,该装置能够将高达数米的纱线收拢到300mm的高度内,以满足织机织口的需要。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拢纱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接有拢纱辊支架,所述拢纱辊支架的纵向断面为开口与织机相对的V形;在所述拢纱辊支架的上半部分上安装有多根相互平行的上层进纱拢纱辊,所有所述上层进纱拢纱辊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每根所述上层进纱拢纱辊的斜下方沿送经方向设有上层出纱拢纱辊,所有所述上层出纱拢纱辊位于同一平面内,所有上层出纱拢纱辊所在的平面与所有所述上层进纱拢纱辊所在的平面平行;在所述拢纱辊支架的下半部分上安装有多根相互平行的下层进纱拢纱辊,所有所述下层进纱拢纱辊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每根所述下层进纱拢纱辊的斜上方沿送经方向设有下层出纱拢纱辊,所有所述下层出纱拢纱辊位于同一平面内,所有所述下层出纱拢纱辊所在的平面与所有所述下层进纱拢纱辊所在的平面平行。
所述上层进纱拢纱辊、所述上层出纱拢纱辊、所述下层进纱拢纱辊和所述下层出纱拢纱辊均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拢纱辊支架上。
所述上层进纱拢纱辊的数量、所述上层出纱拢纱辊的数量、所述下层进纱拢纱辊的数量和所述下层出纱拢纱辊的数量都相等,且所述上层进纱拢纱辊与所述下层进纱拢纱辊呈上下对称布置,所述上层出纱拢纱辊与所述下层出纱拢纱辊呈上下对称布置。
所述上层进纱拢纱辊、所述上层出纱拢纱辊、所述下层进纱拢纱辊和所述下层出纱拢纱辊均是由SCP复合钢管制成的。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拢纱辊支架采用V形结构,能够把送经装置送出的高达4m的几十层纱线在4m左右的距离内收拢到不大于300mm的高度内,拢纱装置的长度仅为送经装置送出纱线高度的30%左右,拢纱装置的高度仅为送经装置送出纱线高度的40%左右,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使纱线在较短的送经距离内收拢,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而且使纱线折弯角尽可能降到了最小;2)拢纱辊支架采用V形结构,上下对称,使得纱线对拢纱辊的竖直力部分抵消,改善了机架的受力状况;3)呈V形上下对称布置的双层拢纱辊能够有效避免多层纱线间的干涉;4)拢纱辊采用轻质SCP复合钢管,减少了对纱线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中:1、拢纱辊支架,2、上层进纱拢纱辊,3、上层出纱拢纱辊,4、纱线,5、机架,6、下层进纱拢纱辊,7、下层出纱拢纱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82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