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水防锈油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8050.8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0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田莉莉;于正洋;王敬;杨坚;周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1/02 | 分类号: | C23F1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樊南星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水 防锈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金属零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采用的防锈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金属零件在进行机械加工或化学处理过程中由于切削加工、表面处理、无损检测、焊接工艺等,经常需要采用水基清洗溶液进行洗涤,由于零件存在凹槽、管路、内腔等,或零件较小,而数量多,用于清洗的水溶液往往无法彻底吹干,零件表面带有残余水分,经常在零件周转过程中发生锈蚀,特别雨季零件锈蚀非常严重,给零件的使用造成危害。
脱水防锈油成本低,操作方便,并且具有良好的防锈效果,是一种有效的表面防锈方法,可以满足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工序间防锈要求,是目前金属零件在工序间防锈主要采用方法,即可有效清除零件表面的水分,也具有一定防锈效果。
目前市售的脱水防锈油脱水效果较好,但防锈期短,在使用过程如果零件停留时间长,需要多次进行防锈处理,较不方便。
因此,人们期望获得一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各型金属零件工序间加工用的脱水防锈油,具有多金属适应性,良好的防锈性和脱水性能,可满足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防锈使用。本发明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很薄的防锈油膜,可隔绝空气中的水和氧对金属的侵蚀,致使金属表面不能形成水膜,确保零件在工序间的防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水防锈油,其特征在于:其各个组成成份及其质量百分比含量满足下述要求:
石油磺酸钡:5%-15%,二壬基萘磺酸钡:1%-5%,苯骈三氮唑:0.05%-1%,邻苯二甲酸二丁脂:1%-15%,十二烯基丁二酸:1%-10%,聚异丁烯:1%-10%,变压器油:1%-15%,航空煤油:余量。
苯骈三氮唑在脱水防锈油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优选为0.1%-0.3%。
本发明所述脱水防锈油,其各个组成成份及其质量百分比含量优选满足下述要求:
石油磺酸钡:5%-15%,二壬基萘磺酸钡:1%-3%,苯骈三氮唑:0.05%-1%,邻苯二甲酸二丁脂:1%-5%,十二烯基丁二酸:1%-3%,聚异丁烯:1%-3%,变压器油:2%-5%,航空煤油:余量。
本发明不含水溶性酸或碱,湿热试验可保证7天内无锈蚀,具有良好的脱水性,可在短时间内将零件表面的水分脱除,具有良好的防锈性,可保证碳钢零件3个月的短期防锈。
本发明适合于金属零件在工序间的防锈,特别是零件采用水处理后的防锈。本发明的突出技术进步关键特点是:具有快速的脱水效果,可以快速置换金属零件表面的水膜,在短时间即可将工件表面的水分除尽;具有良好的防锈效果;可适用于钢、铁、铝、镁等金属材料的工序间防锈。
本发明应用于金属零件的工序间防锈,可有效去除金属零件表面的水分,特别适用于零件水洗工艺后的防锈,本发明可以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使用,在零件表面形成很薄的防锈油膜,后序加工可以不去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脱水防锈油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石油磺酸钡5%,二壬基萘磺酸钡1%,苯骈三氮唑0.1%,邻苯二甲酸二丁脂4%,十二烯基丁二酸2%,聚异丁烯1%,变压器油3%,航空煤油余量。
按上述比例配制工艺所得的脱水防锈油,具有良好的脱水效果。
实施例2
脱水防锈油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石油磺酸钡10%,二壬基萘磺酸钡2%,苯骈三氮唑0.1%,邻苯二甲酸二丁脂5%,十二烯基丁二酸2%,聚异丁烯2%,变压器油5%,航空煤油余量。
按上述比例配制工艺所得的脱水防锈油,具有良好的防锈效果,对黑色金属的防锈效果好。
实施例3
脱水防锈油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石油磺酸钡15%,二壬基萘磺酸钡3%,苯骈三氮唑0.3%,邻苯二甲酸二丁脂5%,十二烯基丁二酸1%,聚异丁烯3%,变压器油5%,航空煤油余量。
按上述比例配制工艺所得的脱水防锈油,具有良好的防锈效果,对铜铝等有色金属的防锈效果好。
实施例4
脱水防锈油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石油磺酸钡5%,二壬基萘磺酸钡2%,苯骈三氮唑0.2%,邻苯二甲酸二丁脂3%,十二烯基丁二酸1%,聚异丁烯2%,变压器油4%,航空煤油余量。
按上述比例配制工艺所得的脱水防锈油,同时具有脱水性能和防锈性能,效果均良好。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8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