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壳层结构无机胶凝活性炭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7722.3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0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吴任平;龙先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无机 活性炭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层结构无机胶凝活性炭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重要的吸附功能材料,活性炭的生产和应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丰富的孔结构和发达的比表面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液相和气相的吸附、精制、脱色、分离及催化领域,在医药、环保、食品、化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活性炭有形状松散,易燃易爆、强度低,易掉色、回收困难等缺点,现有的各种成型活性炭制品,颜色单一,容易掉色而造成黑色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层结构无机胶凝活性炭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它在活性炭为主体的内核表面上、均匀地包裹一层无机胶凝材料的外壳,制成既美观适用,又能净化水和空气的多功能材料,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及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在美化与净化环境方面均可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壳层结构无机胶凝活性炭颗粒的内部是以活性炭为主体的内核,外表包裹一层无机胶凝材料的壳层。
所述的无机胶凝材料是水泥、石膏或石灰;所述的壳层的厚度为0.5-1mm。
一种壳层结构无机胶凝活性炭颗粒的制备方法,采用活性炭与无机胶凝材料为主要原料,经过配料、内核成型、包壳、养护和干燥这些步骤制得所述的壳层结构无机胶凝活性炭颗粒。
所述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配料:将活性炭与粘结剂按活性炭60-90wt%,普通硅酸盐水泥10-40 wt %称取后混合均匀;
2)内核成型:将步骤1)的混合料加水混匀并搓成直径为1-2cm的小球;
3)包壳:将步骤2)刚搓好的小球置于可转动的容器内,通过筛子均匀地将壳层材料撒落并粘附在滚动着的小球表面上,滚动至表面均匀光滑为止;
4)养护:将包裹好外壳的小球放在室内静置24-48小时,再放入潮湿的容器中养护7-10天;
5)干燥:将养护后的样品于100-150℃下烘干10-12小时。
为了美观,在无机胶凝材料中掺入各种颜料,制得彩色活性炭颗粒;为提高其透气性,在无机胶凝材料中掺入硅藻土或沸石。
本发明的效益和优越性在于:
1)活性炭外表包裹上一层薄薄的外壳后,解决了活性炭强度低、易掉色、难回收、易燃易爆、不美观等缺点,广泛适用于水与空气的净化处理,再生处理方便。
2)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原料易得,无需进行高温处理,能耗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3)本发明的产品是一种能净化水和空气的多功能材料,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及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既美观又实用。
具体实施方式
(1) 配料:将活性炭与粘结剂按一定的配比称取后混合均匀。
(2) 内核:将上述混合料加适量水后,搓成小球。
(3) 包壳:将上述刚搓好的小球置于可转动的容器内,通过筛子均匀地将壳层材料撒落并粘附在滚动着的小球表面上,滚动至表面均匀光滑为止。
(4) 养护:将包裹好外壳的小球放在室内静置24小时之后,再放入潮湿的容器中养护7天以上。
(5) 干燥:将养护后的样品放入烘箱干燥即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利用市售椰子壳活性炭粉末、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原料制备壳层结构无机胶凝活性炭颗粒,其内核原料配方如下:椰壳活性炭70%,普通硅酸盐水泥30%;包外壳原料为白水泥;
制备步骤:
(1) 配料:将原料按上述配比称取后混合均匀。
(2) 成型:将原料倒入容器中,加适量水,搓成一个个直径约为1cm左右的小圆球,当做内核。
(3) 包壳:将白水泥置于250目筛中,慢慢撒入滚动着的小圆球内核的湿润表面上;直至小球表面的白水泥均匀光滑为止。
(4) 养护:室内放置24小时之后,再放入潮湿的容器中养护7天以上。
(5) 干燥:将养护后的样品放入100℃恒温干燥箱干燥,即可外表白色的活性炭颗粒制品。
性能测试:
(1) 碘吸附值:475.06mg/g
(2) 甲醛吸附量:212.94mg/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77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相控阵超声聚焦流体振动抛光装置
- 下一篇:激光拼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