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负泊松比间隔针织物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7717.2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7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胡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12;D06C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中国香港***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泊松比 间隔 针织物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三维负泊松比间隔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表层织物(11)、第二表层织物(12)以及将所述第一表层织物(11)与所述第二表层织物(12)连接在一起的间隔纱层(2),所述第一表层织物(11)和所述第二表层织物(12)为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表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负泊松比间隔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层织物(11)和所述第二表层织物(12)具有多个相邻接的V形重复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负泊松比间隔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层织物(11)和所述第二表层织物(12)为内凹四边形网眼结构、内凹六边形网眼结构、旋转三角形网眼结构、旋转正方形网眼结构、旋转长方形网眼结构、星形蜂窝状网眼结构或手性蜂窝状网眼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负泊松比间隔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层织物(11)和所述第二表层织物(12)由热塑性纤维组成,所述间隔纱层(2)由涤纶单丝或其它化学纤维单丝织造而成。
5.一种三维负泊松比间隔针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三维网眼间隔针织物为基础织物,对所述基础织物进行平面方向的压缩和/或拉伸,使所述基础织物形成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表层结构;以及
S2:通过热定型方法使所述基础织物的表层结构保持有步骤S1中所述的负泊松比效应,得到所述三维负泊松比间隔针织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负泊松比间隔针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三维网眼间隔织物由第一表层、第二表层以及将所述第一表层和第二表层连接在一起的间隔纱层构成,所述第一表层和第二表层由热塑性纤维织造而成,所述间隔纱层由涤纶单丝或其它化学纤维单丝织造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负泊松比间隔针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纤维是涤纶复丝、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三维负泊松比间隔针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三维网眼间隔针织物的网眼结构为六边形网眼结构、正方向网眼结构或长方形网眼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负泊松比间隔针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平面方向分为经向与纬向,对所述基础织物进行平面方向的压缩和/或拉伸指:
对所述基础织物进行经向压缩或纬向压缩;或者对所述基础织物进行经向拉伸或纬向拉伸;或者对所述基础织物同时沿经向和纬向压缩或拉伸;或者对所述基础织物进行经向压缩和纬向拉伸;或者对所述基础织物进行经向拉伸和纬向压缩。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负泊松比间隔针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通过涂层使所述基础织物的表层结构保持有步骤S1中所述的负泊松比效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771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颗粒增强耐磨多孔钛制备方法
- 下一篇:管线扶正对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