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票务应用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7465.3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6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杨志;李锦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杨志;李锦魁 |
主分类号: | G06Q30/06 | 分类号: | G06Q30/06;G07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447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电子 应用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票务应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票务应用方法及系统主要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实体票劵、证卡等等携带、保养维护都不方便,制作成本高;(2)实体票劵、证卡等等的获取,只能是人工领取或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3)实体票劵、证卡等等难以满足丢失、变更、转移等业务需求;(4)传统电子票务应用方式,成本高、效率低、准确性不足;(5)实体票劵、证卡等等的兑换、兑付、验证等等,都是人工处理,效率低下,出错率高;(6)传统电子票务应用方式,信息承载量有限;(7)传统电子票务应用方式,目标群体无法确定和定位;(8)传统电子票务应用投放、便捷性不足、展示终端单一;(9)应用主体覆盖率低,对于千变万化的应用主体来说,难以全面使用,无法应对各种各样的应用环境;(10)传统电子票务应用信息承载载体单一;(11)传统电子票务应用信息存储,对于终端设备来说,存储空间远远不足;(12)传统电子票务应用信息承载载体的识别终端设备单一,无法满足各种情况下,对终端设备使用需求;(13)传统电子票务应用潜在用户群不足,做不到分类管理;(14)传统电子票务应用应用单一,对用户吸引力不足;(15)传统电子票务应用无法与消费者进行实时互动;(16)传统电子票务应用,电子票务应用信息不具备随时随地变更和切换功能。;(17)传统电子票务应用,电子标识的获取渠道单一,便捷性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票务应用方法及系统,能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票务应用方法及系统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票务应用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通过应用服务平台或者应用识别子系统,录入应用信息;
步骤二,通过应用服务平台或者应用识别子系统,生成识别标识;
步骤三,通过应用服务平台或者应用识别子系统,进行应用服务授权;
步骤四,通过应用服务平台或者应用识别子系统,获取识别标识,制作识别标识标签,赋码子系统对赋码载体进行赋码;
步骤五,通过装设了应用识别子系统的终端设备或应用服务平台,读取或录入识别标识,解析并获取识别标识所承载的内容;
步骤六,通过网络,完成应用交互,并实现应用服务功能;
步骤七,通过终端设备、应用识别子系统或应用服务平台,展示应用服务所对应的结果或应用信息;
步骤八,应用服务平台或应用识别子系统所产生的数据,存储到服务器中心或终端设备。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应用信息,包括识别标识、文字、数字、符号、字母、图片、图形、图像、指纹、视频、动画、任何可以录入终端设备的信息或者前者任意组合。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标识,是指通过应用编号、一维码图形、二维码图形、三维码图形、提示信息或者前者任意组合,形成的识别标识;所述识别标识包括:单个的识别标识或两个以上一一对应的识别标识组,所述的识别标识或识别标识组分层设置,每层中包含一维码图形、二维码图形、三维码图形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一维码图形、二维码图形、三维码图形承载的内容是应用编号、应用信息或者前者的组合;所述提示信息,包括文字、数字、符号、字母、图形或者前者任意组合;所述应用编号,包括由数字、字母、符号、文字、图像、图片、图形、指纹、随机数、序列号、生成应用编号的硬件MAC地址、生成应用编号的时间、生成应用编号的机器IP地址或者前者任意组合构成的唯一编码;所述应用编号密文或明文,可无序或有序;所述一维码、二维码或三维码,是Data Matrix, Maxi Code, Aztec, QR Code, Vericode, PDF417, Ultracode, Code 49, Code 16K 、Code39码(标准39码)、Codabar码(库德巴码)、Code25码(标准25码)、ITF25码(交叉25码)、Matrix25码(矩阵25码)、UPC-A码、UPC-E码、EAN-13码(EAN-13国际商品条码)、EAN-8码(EAN-8国际商品条码)、中国邮政码(矩阵25码的一种变体)、Code-B码、MSI码、、Code11码、Code93码、ISBN码、ISSN码、Code128码(Code128码,包括EAN128码)、Code39EMS(EMS专用的39码)、PDF4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杨志;李锦魁,未经刘杨志;李锦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74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单元对称分布线性塞式喷管冷流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浸出槽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