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危险品运输车辆车载网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47461.5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7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余意;郭炳元;胡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中科今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W84/12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34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危险品 运输 车辆 车载 网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网络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危险品运输车辆车载网络系统。属于车载网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作为国民经济运转和城市运行所必须的重要工业产品——危险品(石油、天然气及其它危险品等),无论在生产或生活领域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而相关运输是危险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流动性大、不易管理,具有重大的潜在危险。频发的危化品运输事故表明危化品运输环节的技术化监管仍存在重大的漏洞和不足。如2005年3月底发生的淮安氯气泄漏惨剧造成死亡20多人,伤300多人。国内媒体频繁播报的高速公路、国道上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车祸导致危险品泄漏的新闻,为特种运输行业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危险品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市面上流行的GPS车辆管理系统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严重脱节,因而实用性不强,无法满足不断提升的客户服务和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需要。如何构建高效、智能、安全的危险品物流信息化监控和管理系统,一直是各地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及危险品运输企业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危险品运输车辆车载网络系统,实现了车辆内部设备的互联以及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在线监控,智能调度和协同管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危险品运输车辆车载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包括车辆内部网络模块、数据传输网络和中心监控平台,其中车辆内部网络模块包括车载蓝牙模块和车载CAN总线,车辆内部网络模块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与中心监控平台通信。
所述数据传输网络采用GPRS+Internet网络。
所述车载CAN总线包括安装在车身各个组件上的CAN节点、数据采集部分、GPS接收部分、GPRS数据传输部分,完成车身节点向中心监控平台的车况信息上报。
所述中心监控平台的服务器端主要由GIS服务器、通讯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实现对运输车辆的数据接收、处理及其他信息服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现了车辆内部设备的互联,并将车辆状态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与监控中心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在中心监控平台形成一个大的车与车互联、交互的网络,实现了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在线监控,智能调度和协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车载CAN总线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涉及一种危险品运输车辆车载网络系统,主要由车辆内部网络模块、数据传输网络和中心监控平台构成,其中车辆内部网络模块包括车载蓝牙模块和车载CAN总线,车辆内部网络模块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与中心监控平台通信,数据传输网络采用的是中国移动的GPRS+Internet网络,该网络实现GPRS网络向Internet网络的传输转换。
图2是车载CAN总线的构成图,车载CAN总线由安装在车身各个组件上的CAN节点、数据采集部分、GPS接收部分、GPRS数据传输部分组成,其中GPS接收部分由GPS天线和GPS接收模块组成。安装在车身组件上的CAN节点使用带有CAN控制器功能的MCU, CAN节点负责采集车身控制信息,并接收其他节点传来的CAN消息,实现节点间的CAN通信。数据采集部分的主控芯片采用嵌入式微处理器,主要作用是采集车内传感器的数据,了解车内危险品的状态,完成接收各节点传输的CAN数据并将CAN数据转换成串口数据向GPRS 数据传输部分发送。GPS接收部分进行定位导航功能,接收GPS卫星发送的卫星报文,进行计算处理,解算出当前GPS天线所在地理位置,当前载体的速度、方向以及整个系统的标准时间。GPRS数据传输部分选用微处理器+内嵌TCP/IP协议的GPRS模块实现,完成数据通过GPRS网络的传输,负责与中心监控平台的数据交换,接收中心发送的控制指令和调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中科今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中科今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74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