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水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6639.4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水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水清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中国澳门*** | 国省代码: | 中国澳门;8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能热泵 热水器 水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水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水箱,其内部热交换器有串联式热交换器和并联式热交换器两种。不论是串联式热交换器还是并联式热交换器均为完全常开的热交换器,随着水箱热交换器内部冷媒压力增高到临界点时影响整个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系统的运行效果,造成制热效果不佳和浪费能源。自来水进水管的管口直接向上或弯曲向下出水,其缺点为自来水与热水混合导致水温下降,影响热水效果。热交换器呈竹排状或呈螺旋缠绕状,其制热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水箱,具有当热交换器内部冷媒压力升高时不影响制热效果,冷热水分区防止热水冷却影响热水的使用效果,防止自来水直接与热水混合,同时具有高效制热、节能、结构简单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水箱包括:
外壳;
内胆,其设于外壳内腔;
热交换器,其为设于内胆内腔的并联式热交换器,设有通过分流器一连接的第一分支热交换器和第二分支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分支热交换器把内胆分隔成上部的热水腔及下部的冷水腔,所述第二分支热交换器设于热水腔,所述第一分支热交换器和第二分支热交换器均连接分流器二;
自来水进水管,其一端设于内胆的冷水腔且设有向下出水的花洒式出水口,另一端设于外壳的外部且连接有单向泄压阀;
热水出水管,其一端设于内胆的热水腔,另一端设于外壳的外部;
温度控制系统,其镶嵌于外壳内。
所述第一分支热交换器通过压簧阀与分流器一连接。
所述第一分支热交换器呈隔板状。
所述第二分支热交换器呈柱状。
所述花洒式出水口呈圆盘状,或呈弧状。
所述温度控制系统为机械温度控制系统,其包括设于内胆内腔的温度感应器、镶嵌于外壳的温度表、用于调节温度的温度旋钮及指示灯。
所述分流器一设于外壳外部,或设于外壳与内胆之间,或设于内胆内腔。
所述分流器二设于外壳外部,或设于外壳与内胆之间,或设于内胆内腔。
所述温度控制系统为电子温度控制系统,其包括芯片、与芯片电连接的显示屏、控制按钮和与芯片电连接的指示灯。
还包括:设于外壳与内胆之间的保温层。
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三分支热交换器,其与第一分支热交换器并联,通过压簧阀与分流器一连接。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当热交换器内部冷媒压力升高时不影响制热效果,冷热水分区防止热水冷却影响热水的使用效果,防止自来水直接与热水混合,同时具有高效制热、节能、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分流器一与分流器二均设于上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分流器一和分流器二分别设于上下两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分支热交换器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分支热交换器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分支热交换器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的另一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7所示,本发明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水箱包括:
外壳1;
内胆2,其设于外壳1内腔;
热交换器,其为设于内胆内腔的并联式热交换器,设有通过分流器一3连接的第一分支热交换器4和第二分支热交换器5,所述第一分支热交换器4把内胆2分隔成上部的热水腔及下部的冷水腔,所述第二分支热交换器5设于热水腔,所述第一分支热交换器4和第二分支热交换器5均连接分流器二6;
自来水进水管7,其一端设于内胆2的冷水腔且设有向下出水的花洒式出水口8,另一端设于外壳1的外部且连接有单向泄压阀21;
热水出水管9,其一端设于内胆2的热水腔,另一端设于外壳1的外部;
温度控制系统,其镶嵌于外壳1内。
所述第一分支热交换器6通过压簧阀14与分流器一3连接。
所述第一分支热交换器4呈隔板状,或呈涡旋的蚊香形状,或呈竹排状。
所述第一分支热交换器冷媒管路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水清,未经吴水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66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床主轴轴承动态预紧力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温液力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