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铒镱共掺上转换透明陶瓷激光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046084.3 | 申请日: | 2012-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0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 发明(设计)人: | 金光勇;于永吉;陈薪羽;吴春婷;王超;何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S3/17 | 分类号: | H01S3/1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铒镱共掺上 转换 透明 陶瓷 激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验发明设计一种利用铒镱稀土离子共同掺杂具有上转换发光性能的透明陶瓷为激光增益介质的透明陶瓷激光器。
背景技术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增益介质的研究也日趋深入,目前用于固体激光器的增益介质主要包括激光晶体、掺杂稀土离子的玻璃以及透明陶瓷。但激光晶体生长周期较长、尺寸较小、生产成本过高,并且稀土掺杂浓度较低,此外晶体所具有的解理性使其机械强度相对较弱;而另一种激光增益介质-激光玻璃的生产工艺简单,可掺杂的稀土离子浓度较高,但是其较差的机械性能和热学性能不能满足大功率体制运转。激光晶体和玻璃的上述缺点都制约了它们在激光领域的应用,而激光技术高速发展,对激光器的输出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都促使着新型激光材料的产生,激光透明陶瓷以其具有高热导率,高机械强度,制备工艺简单,可以实现大尺寸化,并且能够实现高浓度稀土离子掺杂等优点,出现之后便在激光领域具有了重要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对玻璃和单晶中铒镱稀土离子共掺发光的研究较多,但对于透明陶瓷基质下铒镱稀土离子共掺发光的研究较少。本实验中采用的基质材料为Y2O3,其物化性质均比较稳定,声子能量较低,其热导率约为常用工作物质YAG的两倍,且二者热膨胀系数相似,因此Y2O3是具有广阔研究前景的新型激光工作物质。
目前,国内外对于稀土离子掺杂透明陶瓷激光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对于稀土离子掺杂透明陶瓷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在激光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本发明设计一种利用铒镱稀土离子共同掺杂具有上转换发光性能的透明陶瓷作为激光增益介质的透明陶瓷激光器,其发射波长为红绿可见波段,不同于以往研究中以稀土离子掺杂为增益介质得到的红外波段激光。本发明中激光器谐振腔内不含有非线性变频晶体,在获得可见波段激光方面不同于以往需要通过倍频技术得到红绿波段激光,进而使激光输出效率也相应提高,有效提高系统总体稳定性,更有利于激光器实现结构小型化。
基于国内外对铒镱稀土离子共掺发光的研究,得出由于Er3+的吸收截面较低,因此选用较高浓度的Yb3+作为敏化剂,能有效地消除Er3+的浓度猝灭现象,并且由于Er3+和Yb3+间吸收带重叠较大,因此能够大大提高Er3+的抽运效率。图2为Yb3+,Er3+:Y2O3透明陶瓷吸收光光谱,根据对二者吸收波段的测量,得到在980nm处Er3+和Yb3+有共同的强吸收峰,如图3为980nm波段激光抽运下Er3+和Yb3+离子上转换发光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Er3+在980nm抽运光作用下产生的上转换发光包括了基态吸收(Ground state absorption--GSA): 4I15/2(Er3+)+photon→4I11/2(Er3+);和激发态吸收(Excited state absorption-ESA): 4I11/2(Er3+)+photon→4F7/2(Er3+);以及交叉弛豫现象(Cross-relaxation--CR):4I11/2(Er3+)+4I11/2(Er3+)→4F7/2(Er3+)+4I15/2(Er3+)。在加入敏化离子Yb3+后,由于Yb3+离子在980nm抽运光作用下吸收截面大于Er3+离子的吸收截面,因此,Yb3+离子吸收了大部分抽运光,并与Er3+离子产生能量转移:4I15/2(Er3+)+2F5/2(Yb3+)→4I11/2(Er3+)+2F7/2(Yb3+),4I11/2(Er3+)+2F5/2(Yb3+)→ 4F7/2(Er3+)+2F7/2(Yb3+)。上转换发光具体过程可表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60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