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5428.9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小川太一;栗林彻;大石新;我妻荣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可由外部电源进行充电的蓄电装置的电动车辆。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1年3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50265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虽然以下明确地引用了专利、专利申请、专利公报、科学文献等,但是为了更充分地说明本发明的现有技术,将这些内容全部援引于此。
以往,在利用主电池中蓄电的电力来驱动行驶用的电动机的电动车辆中,公知一种可通过由外部充电装置供给的电力来对主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动车辆。作为这种电动车辆,例如有时将利用来自外部充电装置的电力来对主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等充电类电子设备、和电动机驱动用的逆变器等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分别并联地连接于主电池(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9-89577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的现有的电动车辆的情况下,在主电池的充电过程中,有时会对运转所不必要的逆变器、升压器、及高压类辅机种类等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施加充电电压,因而在车辆的行驶时间以外的充电时间,会不必要地对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的主电池侧的电路继续施加电压。故,有在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的主电池侧的电路中设置的平滑用的电容器等负担会增加的顾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又能实现在向主电池充电时涉及的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的负担减轻的电动车辆。
一种电动车辆,具备:主电池;充电类电子设备,其进行包括该主电池在内的车载电源的充电;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其包括逆变器,该逆变器将所述主电池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来驱动行驶用电动机;第1高压电线,其将所述充电类电子设备及所述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连接于所述主电池的阳极侧或负极侧中的任意的一方;和第2高压电线,其将所述充电类电子设备及所述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连接于所述主电池的阳极侧或负极侧中的任意的另一方;在该电动车辆中,依次并联配置所述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和所述充电类电子设备,该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具有:第1触点继电器,其能够使所述第1高压电线断路;和第2触点继电器,其能够使所述第2高压电线断路;所述第1触点继电器配置在所述主电池和所述充电类电子设备之间;使所述第1触点继电器旁通(bypass)的第1预充电继电器与所述第1触点继电器并联配置,所述第2触点继电器配置在所述充电类电子设备和所述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之间。
也可,在利用所述充电类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情况下,自所述第1预充电继电器、所述第1触点继电器、和所述第2触点继电器开放的状态开始,在维持着所述第2触点继电器的开放状态的状态下将所述第1预充电继电器设为闭塞状态之后,将所述第1触点继电器切换为闭塞状态;在起动所述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时,自所述第1预充电继电器、所述第1触点继电器、和所述第2触点继电器开放的状态开始,将所述第2触点继电器切换为闭塞状态;另一方面,在将所述第1预充电继电器设为闭塞状态之后,将所述第1触点继电器切换为闭塞状态。
也可,将使所述第2触点继电器旁通的第2预充电继电器与所述第2触点继电器并联配置。
也可,在利用所述充电类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自所述第1预充电继电器、所述第1触点继电器、和所述第2触点继电器开放的状态开始,在维持着所述第2触点继电器的开放状态的状态下将所述第1预充电继电器设为闭塞状态之后,将所述第1触点继电器切换为闭塞状态;另一方面,在起动所述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时,自所述第1预充电继电器、所述第2预充电继电器、所述第1触点继电器、和所述第2触点继电器开放的状态开始,在将所述第2预充电继电器设为闭塞状态之后,将所述第2触点继电器切换为闭塞状态,进而在所述充电类电子设备和所述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所保有的平滑电容器的各电位上升到规定电位之后,将所述第1预充电继电器设为闭塞状态,然后将所述第1触点继电器切换为闭塞状态。
根据本发明,由于与第1触点继电器并联连接的第1预充电继电器配置在主电池和充电类电子设备之间,第2触点继电器配置在充电类电子设备和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之间,由此在通过充电类电子设备来对主电池进行充电时,可以通过第2触点继电器来切断充电类电子设备和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故能够防止在主电池充电时向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施加电压的情况。
因此,不会使得部件个数增加,可实现在向主电池充电时涉及的电动系统类电子设备的负担减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5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