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道边横向通道设置位置及数量优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3527.3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2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华;白子建;刘治国;马红伟;钟石泉;郑利;赵巍;王海燕;张磊;严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国威 |
地址: | 30005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道 横向 通道 设置 位置 数量 优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车道边横向通道设置位置及数量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出行需求,各个城市相继修建大型交通枢纽。作为交通枢纽特有的交通设施,车道边相关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对大型枢纽系统车道边设施的规划布局及相关研究。近年来,随着基于交通行为理论的一些微观动态交通分析模型研究的深入,开发了一些城市交通微观模拟系统。这些研究重心的主要放在枢纽内旅客和行李的流动仿真上,对枢纽外路边和道路单元的仿真研究并不多。国内方面,在对于车道边的设置形式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尤其对于横向通道设置的位置及数量往往是根据以往的设计资料结合实际的使用经验进行计算估计,缺乏使得横向通道设置位置及数量达到最优化的方法。
从已有相关文献阅读分析可知,针对大型枢纽车道边的研究的已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以往针对大型枢纽车道边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对枢纽各个交通设施之间的动态分析研究,针对车道边的车道设置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尚且不足,其中对有横向通道车道边的设置亦是通过经验得出的估计值,缺乏确切的理论方法及数据的支撑。
(2)在已开发的软件中,主要的仿真技术大多基于交通行为理论的一些微观动态交通分析模型。应用基于一体化的集成仿真环境的元胞自动机进行研究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明确的方法对大型交通枢纽车道边横向通道位置及数量的设置进行指导。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车道边横向通道设置位置及数量优化方法,采用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仿真作为平台,通过包括带有横向通道的车道边设计形式交通流特性的分析,停靠模型目标函数、停靠规则、横向通道的元胞、转弯轨迹的多种影响的详细描述,对目标进行集成仿真,得出通道设置位置及数量优化数据。
横向通道的车道边设计形式交通流特性的分析是指道边设置有双排停车道的情况。
停靠模型目标函数是指:令xe表示车辆当前位置,xe表示下车客人要求的入站口行车方向的起点位置,De表示下车客人要求的入站口宽度,驾驶员的换道意愿函数可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35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