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固废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2861.7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0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唐锡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锡中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3/00;C22B58/00;C22B19/30;C22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无害化 资源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金属固废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本身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每年消耗金属锌500万吨,而开采量只有400万吨,100万吨的缺口主要依赖于进口和资源综合回收。进口需要大量外汇。
目前,国内各类冶炼、化工、钢铁企业年产含重金属固体废物数以千万吨,国内同行业企业只能处理含锌品位较高、有利用价值的固体废物,混合料一般要求含锌大于10%、发热值大于2000大卡/千克,大量品位低的含重金属的固体废物被倾到、填埋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部分企业只能使用品位较高有利用价值的固体废料,而将品味低的、含重金属的固体废料到处倾倒、填埋,不但浪费了资源,且严重污染了环境。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渣和粉尘,包括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硫酸渣、废石膏、盐泥等。而工业固废的排放是重金属污染形成的直接原因。
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各种有色金属矿储量丰富,钢铁厂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数量多,因此,工业固体废物不仅来源多,规模大,而且随着湖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增长速度也大大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2010年湖南省工业固废的产生量为5773.35万吨,比2006年的总量增长了56.55%,而同期全国工业固废复合增长率仅为12.53%。长期居高不下的工业固废,是湖南省工业生产发展的必须结果,其处理成效关系着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成败。
从调研情况看,湖南省的工业固废处理与综合利用产业在发展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对工业固废处理与综合利用产业的认识存在误区:
工业固废排放直接造成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治理重金属污染关键是处理工业固废,对此,全社会已经达到共识。但是,如何处理固废?从政府职能部门到社会各界人士,在认识上却是千差万别,导致在固废处理问题上责任不明概念不清。
1、有人认为,工业固废造成重金属污染,关键在于制造工业固废的企业存在,要解决固废污染问题,要么关掉这些企业,要么搬走这些企业。因此,认为固废处理之道就是要对企业进行关停并转,不能关停的干脆搬迁,形成一种各家自扫门前雪的思维定式。
孰不知,关停也好,搬走也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固废问题。如果说固废处理了,企业何必关停,又何必搬走?而如果固废无法处理,企业关停搬走又有何用?产业要发展,污染源依旧在。
2、有人认为专业的固废处理公司,把固体废物集中到本来不产生固废的地方处理,是对本地环境的破坏,一律要予以取缔。
孰不知,固体废物处理与其它任何产业一样,也需要规模经营专业管理。由于单个污染源企业所产生的固废,往往在规模上不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即使采取处理措施,也是费用高昂。固废处理只有走专业管理与规模经营的产业化道路,才具有经济价值,也才有发展的空间。专业化管理是技术的保障,规模经营是效益的来源。
(二)工业固废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由于固废处置是政府环境保护的强制性要求,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投资是净支出,没有或很少投资回报,因此,企业对固废处置利用往往采取被动控制,尽量避免环保投入、降低相关成本,使环保成本最小化,对环保的科研投入更是无从谈起。而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受国家对环境保护的硬性指标要求,不惜投巨资于固废处理设备与设施上,但处理能力仍然很有限。
以株冶集团为例,2010年产锌量55万吨,按锌产量与含锌固渣的比例约1∶1计,故2010年产生的固废渣约为55万吨。而目前株冶的固废渣最大设计处理能力为16万吨,这就意味着剩余40万吨的废物要另行处理。处理能力同样不够也是华菱、湘潭电化等其他几家大型冶炼公司面临的问题。
(三)工业固废处理成本高昂,技术存在困扰:
对于污染源企业来说,投资处理固废,很大程度上不是从综合利用角度出发,而是为了保证环保达标。因此,其固废处理设施的投入,虽然能够回收利用部分资源,但从生产成本角度考虑,却是额外增加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锡中,未经唐锡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28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