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2840.5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4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田边章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11398 | 代理人: | 魏启学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设备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无线供电的供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有包括供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的供电系统,其中,供电设备具有用于在无需基于连接器的连接的情况下无线地输出电力的初级线圈,并且电子设备具有用于无线地接收从该供电设备供给的电力的次级线圈。
日本特开2001-275266讨论了如下供电系统:电子设备通过使用经由次级线圈从供电设备所接收到的电力来对电池进行充电。
传统的供电设备经由初级线圈向电子设备供电,并且电子设备经由次级线圈接收从该供电设备供给的电力。
然而,存在了如下问题:如果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放置有诸如金属等的异物,则由于该异物的影响,供电设备无法适当地向电子设备供电。
为了防止这种问题,当供电设备向电子设备供电时,有必要检测初级线圈附近是否存在异物,并且根据有无异物来控制供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能够检测异物并根据是否存在异物来适当地进行供电的供电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供电设备,包括:供电单元,用于向电子设备无线地输出电力;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如果与所述供电单元所输出的电力相对应的反射等于或大于第一值,则判断为检测到预定物体,其中,所述预定物体不包括可充电物体,以及所述第一值是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所设置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供电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供电设备包括用于向电子设备无线地输出电力的供电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果与所述供电单元所输出的电力相对应的反射等于或大于第一值,则判断为检测到预定物体;以及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来设置所述第一值,其中,所述预定物体不包括可充电物体。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和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示例供电系统。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示例供电系统的框图。
图3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和第二典型实施例的供电设备的反射电力检测电路的示例结构。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供电设备所进行的示例异物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供电设备所进行的示例供电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供电设备所进行的示例状态信息获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所进行的示例状态信息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的供电系统包括供电设备100和电子设备200。在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供电系统中,例如,如图1所示,当电子设备200放置在供电设备100上时,供电设备100经由供电天线108(图2)向电子设备200无线供电。当电子设备200相对于供电设备100的距离存在于预定范围内时,具有受电天线201(图2)的电子设备200经由受电天线201无线地接收从供电设备100所输出的电力。此外,电子设备200通过使用经由受电天线201从供电设备100接收到的电力对安装至电子设备200的电池210(图2)进行充电。当电子设备200相对于供电设备100的距离没有存在于预定范围内时,即使电子设备200具有受电天线201,电子设备200也无法从供电设备100接收电力。
该预定范围是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使用从供电设备100供给的电力与供电设备100进行通信的范围。
供电设备100还能够以无线方式同时并行地向多个电子设备供电。
电子设备200可以是诸如数字静态照相机、具有照相机的便携式电话和数字摄像机等的、基于从电池210供给的电力进行工作的任何摄像设备。电子设备200还可以是诸如播放器等的用于再现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的再现设备。此外,电子设备200可以是诸如汽车等的利用从电池210供给的电力进行驱动的移动设备。电子设备200还可以是通过使用从供电设备100供给的电力进行工作的不具有电池210的电子设备。
图2是示出包括供电设备100和电子设备200的供电系统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28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