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距组合动力头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2220.1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袁安富;张伟;刘玉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B39/16 | 分类号: | B23B39/16;B23B47/30;B23B4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组合 动力 | ||
1.一种可变距组合动力头,它包括动力头Ⅰ、动力头Ⅱ、动力头Ⅲ、主电机和基座,动力头Ⅰ安装在基座中部且与主电机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两侧各设有一组侧刀架,所述侧刀架分为上侧刀架和下侧刀架,动力头Ⅱ和动力头Ⅲ分别安装在一组侧刀架的上侧刀架上;上侧刀架设在下侧刀架上,每个上侧刀架后端与一X向电机相连,下侧刀架设在基座上,每个下侧刀架后端与一Y向电机相连;X向和Y向电机的驱动方向垂直;动力头Ⅱ和动力头Ⅲ的齿轮各经一传递齿轮与动力头Ⅰ的齿轮相啮合,传递齿轮的转轴均通过上、下连接板活动连接在各动力头的转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距组合动力头,其特征在于:
装在动力头Ⅰ和动力头Ⅱ间的传递齿轮,其转轴与动力头Ⅰ的转轴之间通过第一上、下连接板连接,第一上、下连接板的两端分别经轴承连接该传递齿轮的转轴和动力头Ⅰ的转轴;该传递齿轮的转轴又通过第二上、下连接板与动力头Ⅱ的转轴连接,第二上、下连接的两端分别经轴承与该传递齿轮的转轴和动力头Ⅱ的转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距组合动力头,其特征在于:
装在动力头Ⅰ和动力头Ⅲ间的传递齿轮,其转轴与动力头Ⅰ和动力头Ⅲ转轴的连接方式,与装在动力头Ⅰ和动力头Ⅱ间的传递齿轮连接方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变距组合动力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组侧刀架的上、下侧刀架配合面采用导轨与凹槽方式配合;每组侧刀架的下侧刀架与基座的配合面也采用导轨与凹槽方式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距组合动力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组侧刀架的上侧刀架底部设有X向凹槽,下侧刀架的上部设有相配合的X向导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距组合动力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组侧刀架的下侧刀架底部设有Y向凹槽,基座相应处上部设有Y向导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距组合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传递齿轮的齿数与动力头Ⅰ、Ⅱ、Ⅲ齿轮的齿数均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距组合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机采用变频电机,X向和Y向电机采用伺服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222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斜口管的抛光夹具
- 下一篇:一种碳化钨基热喷涂合金粉末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