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带齿轮式搅风结构的电机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2133.6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1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力;霍菲阳;张晓晨;曹君慈;陈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20 | 分类号: | H02K1/20;H02K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式搅风 结构 电机 通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齿轮式搅风结构的电机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与叠片式转子的永磁电动机相比,采用实心转子的永磁电动机的特殊性在于转子即是导磁体又是导电体,这一特点使其具有了高起动转矩,让电机具有更好的起动性能。而这种结构的缺陷是会在转子表面感应出涡流,这部分涡流损耗易导致转子温升过高,当电机周期性额定负载工作时,转子的温升会更高,永磁体的性能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过高会降低永磁体的性能,甚至产生不可逆退磁问题。
现有的实心转子永磁电机通风结构大多是增设转子轴径向通风沟,通过改变定转子径向通风沟开口大小或者转子轴向通风口倾斜方向来使永磁电机转子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但这种冷却结构都是由两侧向中间冷却,这样电机中间的温度会比两侧要高,造成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现有电机通风冷却结构无法及时带走电机气隙和转子表面的热量等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带齿轮式搅风结构的电机通风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自带齿轮式搅风结构的电机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风系统包括定子部分和转子部分;
所述定子部分包括轴向进风风室、定子径向通风沟和径向出风风室;定子径向通风沟包括定子径向进风通风沟和定子径向出风通风沟;定子径向出风通风沟位于定子径向进风通风沟的两侧;
所述轴向进风风室和径向出风风室交替分布在定子两侧的轭背部;
所述转子部分包括转子轴向进风通风沟、转子径向通风沟和凹槽;凹槽位于转子表面的转子径向通风沟的出口之间,起搅风作用;
所述轴向进风风室和定子径向进风通风沟连通;定子径向进风通风沟和转子径向通风沟连通;转子径向通风沟分别与定子径向出风通风沟和转子轴向进风通风沟连通;定子径向出风通风沟和径向出风风室连通。
所述定子部分和转子部分有设定距离的气隙。
所述轴向进风风室和径向出风风室通过绝缘隔板隔离。
所述轴向进风风室轴向通风,径向不通风。
所述径向出风风室径向通风,轴向不通风。
所述定子径向通风沟为7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定子轭背部风室结构的阻隔作用及转子径向通风沟出风口两侧凹槽的搅风作用,改变传统通风结构,外界的冷风可以及时将气隙和转子表面热量带走,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转子的温升,使电机的平均温度降低,可提高永磁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机定子轭背部单层通风结构整体正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电机转子俯视图;
图5为电机定子轭背部双层通风结构整体正视图;
图6为图5的C-C剖面图;
图7为图5的D-D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电机通风结构不能及时带走电机气隙和转子表面的热量,使永磁体容易退磁,为降低永磁体温度,提供一种新型通风系统,该结构同时适用于其他实心转子同步电机或实心转子异步电机。
实施例1:
本发明包括定子部分和转子部分,定子部分包括轴向进风风室、定子径向通风沟和径向出风风室;定子径向通风沟包括定子径向进风通风沟和定子径向出风通风沟;定子径向出风通风沟位于定子径向进风通风沟的两侧;
转子部分包括转子轴向进风通风沟、转子径向通风沟和凹槽;凹槽位于转子表面的转子径向通风沟的出口之间,起搅风作用。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定子沿轴向分布有定子径向通风沟1;
在定子轭背部风室结构2,沿轴向两侧有轴向进风风室2-1、2-2,为轴向通风、径向不通风;
轴向进风风室与中间的风道2-5轴向相通,中间的风道覆盖定子中间冷风区的定子径向通风沟1-3、1-4、1-5;
相邻两个进风风道之间为径向通风、轴向不通风的径向出风风室2-3、2-4,分别覆盖定子两侧热风区的定子径向通风沟1-1、1-2、1-6、1-7;
定子轭背部的轴向进风风室与径向出风风室之间由绝缘隔板6将其分开;
转子对应在定子两侧的径向通风沟,开有转子径向通风沟3-1、3-2、3-3、3-4;
相对应转子径向通风沟,转子沿圆周分布有转子轴向进风通风沟5-1至5-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21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