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裸眼3D显示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041648.4 | 申请日: | 2012-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0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 发明(设计)人: | 武延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裸眼 显示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裸眼3D显示器,大致分为视差挡板法和透镜光栅法两种方法,其最基本做法是将画面分割成适合左、右眼观看的两个不同角度的影像(此称为二视点裸眼3D显示器),经过视差挡板或是透镜光栅的作用,呈现给用户多个相互间隔的左视区和右视区。当用户左眼位于左视区,右眼位于与左视区对应的右视区时,用户左眼能看到对应的左眼图像,右眼能看到对应的右眼图像,左眼图和右眼图是一对立体图像对,这样大脑就可以将它们融合成3D画面,用户就享受到3D立体画面。
可由于采用二视点显示,用户较易处于3D显示的“死区”,即用户的左眼位于右视区,而右眼位于左视区,此时左眼看到右眼的图像,同时右眼看到左眼的图像。因而用户不仅看不到3D立体画面,还会产生眩晕、眼胀等不良反应。二视点裸眼3D显示方法的死区出现的几率高达5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二视点的基础上,出现了视点个数大于二的多视点的裸眼3D显示器。由于视点个数的增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裸眼3D“死区”的个数大大减少,且视点的个数越多,裸眼3D“死区”的个数就越少。
但是,显示器的视点个数越多,显示器的制作成本也越高,3D分辨率越小,且始终无法彻底消除3D显示死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和装置,能彻底消除多视点的裸眼3D显示的死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裸眼3D显示方法和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包括:
向用于显示边缘视点的亚像素组输入单色的画面信号,所述边缘视点为视区组两侧边缘视点中的一个;
向除输入单色的画面信号的亚像素组之外的各亚像素组输入视点图像信号。所述亚像素组的个数比所述视点个数多一个,一个亚像素组对应显示一个视点的图像。
以列为单位,将各列亚像素组合成亚像素组。
所述单色的画面信号为黑色画面信号。
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包括:
信号模块,用于向用于显示边缘视点的亚像素组输入单色的画面信号,所述边缘视点为视区组两侧边缘视点中的一个;
所述信号模块还用于向除输入单色的画面信号的亚像素组之外的各亚像素组输入视点图像信号;
其中,所述亚像素组的个数比所述视点个数多一个,一个亚像素组对应显示一个视点的图像。
分组模块,用于以列为单位,将各列亚像素组合成亚像素组。
所述单色的画面信号为黑色画面信号。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向用于显示边缘视点的亚像素组输入单色的画面信号,所述边缘视点为视区组两侧边缘视点中的一个;并且向除输入单色的画面信号的亚像素组之外的各亚像素组输入视点图像信号。此时,处于3D显示死区处的用户只能看到2D图像,则用户在观看过程中不会再由于处于死区而看不到理想的3D画面,还受到眩晕、眼胀等困扰;进一步地,该实现方法简单易行,实现成本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裸眼3D显示方法流程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中视区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裸眼3D显示方法流程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亚像素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屏上的亚像素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亚像素列显示视区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裸眼3D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视区; 2-视区组; 3-亚像素列;
4-亚像素; 5-视差屏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16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治疗猪水肿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辊环装卸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