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85°视场角的鱼眼镜头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1635.7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3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政;沈立;周予滨;周全;周力;张梦杰;汤吉;陈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恩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6 | 分类号: | G02B13/06;G02B13/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黄振华 |
地址: | 21561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85 视场 眼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影器材,特别是一种185°视场角的鱼眼镜头。
背景技术
鱼眼镜头是所有光学镜头类别中非常特殊的一种,属于fθ镜头,一般用于120 0 到180 0 视场环境的拍摄和投影,成像原理为非相似成像,即通过引入定量畸变,产生大反远比,增加镜头视场。不同的应用领域,鱼眼镜头的结构参数不口应用环境参数不同。上世纪七十年代,鱼眼镜头在电影行业首先出现,用来拍摄和放映35mm 及70mm 胶片的球幕(也称穹幕)电影,从而引发了鱼眼镜头被广泛使用的序幕。目前市场上的鱼眼镜头包括摄影(摄像)、监控和投影镜头,其视场角都在180°左右,其镜头的相对孔径也都在D/f'=112.8~115.6之间(D为镜头入睡半径、f'为焦距),未出现大孔径同时兼大视场角鱼眼镜头原因有三;一是受具体使用要求限制,二是受到设计难度和设计软件的限制,三是即使偶尔发现超大视场角鱼眼镜头结构,其光学像差也得以很好的优化和控制,且大都由于其结构工艺性差而造成价格昂贵或无法量产,而不具有实用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障大孔径的前提下,进一步相对简化结构,提升鱼眼镜头的视场角,并且通过合理的分配光焦度,使得结构几何尺寸合理,易于加工生产,具有很好的实用意义185°视场角的鱼眼镜头。
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85°视场角的鱼眼镜头,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内依次排列的透镜G1、透镜G2、透镜G3、透镜G4、透镜G5、透镜G6、透镜G7、透镜G8、透镜G9、透镜G10和透镜G11。
其中,透镜G1、G2是半球镜。
其中,透镜G3是双凹面镜。
其中,透镜G4、G7、G8、G10是双凸面镜。
其中,透镜G5、G6、G9是半月镜。
其中,G11是凸面镜。
该镜头基本结构可衍生出用于照相、摄像、监控、投影、放映鱼眼镜头其参数范围为:视场角185°焦距f=1.8mm;最大光圈Fno=1.4。
由于有超大的视场角、较大的相对孔径、超大的反远比和优良的像差匹配,可以在很多应用领域实现单镜头超视角和近乎全域、海域和地域的拍摄和监视,也可以用于对近似全球的球幕进行形变可控的影像等距离投影和放映,并保证画面的清晰和亮丽。同时,该结构紧凑,成功消除镜片边缘负厚度的弊端,非常易于加工,极具实用意义。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的185°视场角的鱼眼镜头,保障大孔径的前提下,进一步相对简化结构,提升鱼眼镜头的视场角,并且通过合理的分配光焦度,使得结构几何尺寸合理,易于加工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鱼眼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85°视场角的鱼眼镜头,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内依次排列的透镜G1、透镜G2、透镜G3、透镜G4、透镜G5、透镜G6、透镜G7、透镜G8、透镜G9、透镜G10和透镜G11。
其中,透镜G1、G2是半球镜。
其中,透镜G3是双凹面镜。
其中,透镜G4、G7、G8、G10是双凸面镜。
其中,透镜G5、G6、G9是半月镜。
其中,G11是凸面镜。
该镜头基本结构可衍生出用于照相、摄像、监控、投影、放映鱼眼镜头其参数范围为:视场角185°焦距f=1.8mm;最大光圈Fno=1.4。
由于有超大的视场角、较大的相对孔径、超大的反远比和优良的像差匹配,可以在很多应用领域实现单镜头超视角和近乎全域、海域和地域的拍摄和监视,也可以用于对近似全球的球幕进行形变可控的影像等距离投影和放映,并保证画面的清晰和亮丽。同时,该结构紧凑,成功消除镜片边缘负厚度的弊端,非常易于加工,极具实用意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85°视场角的鱼眼镜头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恩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恩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16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