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乳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1610.7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2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高达利;徐萌;徐凯;张师军;张丽英;吕芸;李杰;杨庆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14;B29C47/06;B29L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浩然;王凤桐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酸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包括聚乳酸芯层和附着于所述聚乳酸芯层的至少一侧表面的爽滑表面层,所述爽滑表面层为分散有自润滑微粒的聚乳酸层;所述聚乳酸芯层和爽滑表面层中的聚乳酸在190℃、2.16Kg下的熔融指数为大于5g/10min且小于或等于50g/10min,优选为6g/10min-20g/10min;所述自润滑微粒为熔融温度大于或等于250℃,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均小于或等于0.6的高分子微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薄膜,其中,所述高分子微粒选自聚四氟乙烯微粒、聚酰亚胺微粒、聚酰胺微粒和聚醚醚酮微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乳酸薄膜,其中,以所述爽滑表面层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自润滑微粒的含量为0.05-10重量%,优选为0.5-3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乳酸薄膜,其中,所述聚乳酸芯层的厚度为10-150微米,所述聚乳酸芯层一侧的爽滑表面层的厚度为0.5-15微米,所述自润滑微粒的颗粒直径为0.5-30微米;优选地,所述聚乳酸芯层的厚度为15-50微米,所述聚乳酸芯层一侧的爽滑表面层的厚度为2-5微米,所述自润滑微粒的颗粒直径为2-1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乳酸薄膜,其中,所述自润滑微粒的颗粒直径为所述聚乳酸芯层一侧的爽滑表面层的厚度的100%-2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薄膜,其中,所述聚乳酸的熔融温度为154-200℃。
7.一种聚乳酸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聚乳酸和自润滑微粒混合均匀后送入挤出机中熔融分散并挤出造粒,得到爽滑表面层原料;将所述爽滑表面层原料和聚乳酸送入具有多层共挤结构的挤出流延设备中挤出流延,得到包括聚乳酸芯层和附着于所述聚乳酸芯层的至少一侧表面的爽滑表面层的聚乳酸薄膜;所述爽滑表面层为分散有自润滑微粒的聚乳酸层;所述聚乳酸芯层和爽滑表面层中的聚乳酸在190℃、2.16Kg下的熔融指数为大于5g/10min且小于或等于50g/10min,优选为6g/10min-20g/10min;所述自润滑微粒为熔融温度大于或等于250℃,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均小于或等于0.6的高分子微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高分子微粒选自聚四氟乙烯微粒、聚酰亚胺微粒、聚酰胺微粒和聚醚醚酮微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自润滑微粒的用量使得以所述聚乳酸爽滑表面层的总质量为基准,自润滑微粒的含量为0.05-10重量%,优选为0.5-3重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乳酸和自润滑微粒的用量以及薄膜流延成型条件使得所述聚乳酸芯层的厚度为10-150微米,所述聚乳酸芯层一侧的爽滑表面层的厚度为0.5-15微米;优选地,所述聚乳酸和自润滑微粒的用量以及薄膜流延成型条件使得所述聚乳酸芯层的厚度为15-50微米,所述聚乳酸芯层一侧的爽滑表面层的厚度为2-5微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自润滑微粒的颗粒直径为所述聚乳酸芯层一侧的爽滑表面层的厚度的100%-200%。
12.一种由权利要求7-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乳酸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16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