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滑动靴的扭振减震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041463.3 | 申请日: | 2012-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 发明(设计)人: | J·伯灵;C·B·哈尔姆;R·格拉泽沃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格华纳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5/134 | 分类号: | F16F15/13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滑动 减震器 | ||
1.一种扭振减震器(2),带有两个能够相对彼此旋转的部件(18,20)以及安排在这些部件(18,20)之间用于转动弹性地在圆周方向上(10,12)联接这些部件(18,20)的至少一个弹簧装置(36),该弹簧装置具有在径向(14)上向外地通过至少一个滑动靴(42)滑动地支撑在这些部件(18,20)之一上的至少一个螺旋弹簧(38),其中该滑动靴(42)具有一个接收区段(84)用于在弹簧纵向(46,48)上产生一种同步连接的前提下接收该螺旋弹簧(38)的一个弹簧圈并且该滑动靴在弹簧横向(60)上、优选在该扭振减震器(2)的径向(14)上向外地固定在螺旋弹簧(38)上,其特征在于,该滑动靴(42)具有在弹簧圆周方向(56,58)上延伸的多个侧卡爪(52,54),其中在弹簧横向(60)上的固定通过该滑动靴(42)的、从后方接合该螺旋弹簧(38)的这些侧卡爪(52,54)形状配合和/力配合地进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震器(2),其特征在于,在弹簧横向(60)上的固定不通过、优选完全不通过该接收区段(84)来进行,其中该接收区段(84)特别优选地不从内部在弹簧横向(60)上从后方接合该弹簧圈的弹簧金属丝截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振减震器(2),其特征在于,该接收区段(84)构成为,优选通过该螺旋弹簧(38)的完全压紧而使该接收区段在弹簧纵向(46,48)上不能或者不卡入多个彼此相邻的弹簧圈(38)之间。
4.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扭振减震器(2),其特征在于,该接收区段(84)具有一个接收槽(90),在该接收槽中至少部分地接收或者能够接收该弹簧圈,其中该接收槽(90)所具有的槽深度(t)优选地对应于该弹簧圈的弹簧金属丝半径(r)或者构成为小于该弹簧金属丝的半径(r)、特别优选对应于该弹簧金属丝半径(r)的最多80%和/或优选由两个突起的壁部分(86,88)限界,这些壁部分的壁厚度特别优选地构成为在该壁部分(86,88)的基部区域中大于在该壁部分(86,88)的顶部区域中和/或这些壁部分的壁厚度从该壁部分(86,88)的基部区域起在该壁部分(86,88)的顶部区域的方向上连续地减小。
5.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扭振减震器(2),其特征在于,该滑动靴(42)相对弹簧圆周方向(56,58)具有一个至少210°、优选220°、特别优选最大240°的包绕角β。
6.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扭振减震器(2),其特征在于,在这些侧卡爪(52,54)的自由的末端区段(92,94)之间构成有一个开口,通过该开口该螺旋弹簧(38)在弹簧横向上(60)在优选临时性地和/或弹性地扩宽该开口的前提下安装或者能够安装在这些侧卡爪(52,54)之间,其中这些自由的末端区段(92,94)优选如此地构成:使得该开口在装入方向上以一个锥形角(γ)逐渐变细,该锥形角特别优选最大为9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扭振减震器(2),其特征在于,在这些侧卡爪(52,54)的自由的末端区段(92,94)的端面(96,98)之间构成有该锥形角(γ),其中相应的侧卡爪(52,54)的端面(96,98)优选与其内侧(100,102)围成一个大于90°的角(γ2)。
8.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扭振减震器(2),其特征在于,该滑动靴(42)具有一个滑动部分(50)用于在径向(14)上向外滑动地支撑滑动靴(42),这些侧卡爪(52,54)从该滑动部分起在弹簧圆周方向(56,58)上延伸,其中该接收区段(84)优选安排在该滑动部分(50)上、在某些情况下仅安排在该滑动部分(50)上和/或不安排在这些侧卡爪(52,54)上,并且特别优选相对于该弹簧圆周方向(56,58)有一个最大90°、75°或60°的包绕角(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格华纳公司,未经博格华纳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146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