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物质及维生素营养补充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41296.2 申请日: 2012-02-23
公开(公告)号: CN102578572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8
发明(设计)人: 范铭;常瑞雪;李燕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辰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L1/29 分类号: A23L1/29;A23L1/09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矿物质 维生素 营养 补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营养补充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健食品领域。

背景技术

即便是在物资丰富、物质生活明显改善的现代社会,仍有大量的人面临着营养素缺乏的状态,尤其是生活节奏快、饮食作息无规律的人群,以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营养补充剂不仅可以预防和改善人体的营养缺乏状态,还可以降低产生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的危险性。

铬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体需要的铬是三价铬,三价铬又可分为有机铬和无机铬,人体对无机铬如氯化铬的吸收率很低,约为0.4%-3%,而有机铬的吸收率约为10%-25%。常见的有机铬有吡啶甲酸铬、烟酸铬、氨基酸铬和酵母铬等。三价铬是人体葡萄糖耐量因子(简称GTF)的主要成分,GTF是一种由铬、烟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组成的水溶性配合物,为胰岛素增强剂,能明显促进胰岛素与细胞受体结合,刺激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促进糖的转化。铬还可通过活化葡萄糖磷酸变位酶加快体内葡萄糖的利用。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浆中铬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铬缺乏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并发症。

研究发现,缺铬问题普遍存在,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从食物中摄取铬,而大量的精加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丧失了大量的铬。缺铬是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环节,低铬食物能使糖耐量降低,还能引起动脉硬化症。而在食物中加入含铬化合物可使糖耐量恢复,也可预防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血中铬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死于冠心病的人大动脉组织内铬含量明显低于突发事故死亡者。动物实验也证明,缺铬可引起脂肪代谢失调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补充铬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硒被科学家称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中心,后者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的作用。硒总量的1/3参与GSH-Px合成,剩余部分以硒蛋白形式存在。硒具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同时还能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白内障等,硒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胰岛素功能的发挥,机体内缺乏硒引起的过氧化损害,可能是胰岛功能衰减的主要原因。最近的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硒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人体缺硒是引起糖尿病发生的诱因之一,会导致一系列糖尿病症状及其并发症出现。

镁是细胞内仅次于钾的阳离子,参与体内多种代谢,是生命活动中必需的矿物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常常合并低镁血症,糖尿病患者缺镁时,会导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加重视网膜病变,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营养指南建议给血镁水平低的糖尿病患者补镁。

维生素B1在体内形成焦磷酸硫胺,参与糖代谢中丙酮酸、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缺乏时糖代谢发生障碍。维生素B1还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维生素B1缺乏时可引起多种神经炎症,如脚气病。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是机体许多酶系统重要辅基的组成成分,参与物质和能量代谢。由于人体对维生素B2的贮存能力有限,多余的便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维生素B2缺乏较为普遍。维生素B6又称吡哆醛,是人体某些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多种代谢反应,尤其是与氨基酸的代谢有密切关系。

聚葡萄糖,又叫水溶性膳食纤维,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和联合国粮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均已批准聚葡萄糖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并列入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CC)。至今已有五十多个国家批准其作为健康食品配料使用,日本的厚生省已确认聚葡萄糖是一种食品,我国也将其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面制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多种食品。聚葡萄糖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减少糖量吸收、促进矿物质吸收、预防治疗便秘、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补充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补充剂不仅可改善人体营养缺乏状态,还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改善便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辰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辰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12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