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膨胀性能测试装置以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1201.7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8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加平;张守治;田倩;姚婷;王申进;王育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博立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16 | 分类号: | G01N2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玉梅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膨胀 性能 测试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在施工现场快速测量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性能的测试装置以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吴中伟院士补偿收缩混凝土理论的指导下,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膨胀剂的开发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膨胀剂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但尚未摆脱产品技术水平较低、市场比较混乱的状况。究其原因是膨胀剂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立竿见影的检测方法。我们目前采用GB23439-2009《混凝土膨胀剂》提供的试验方法来测试混凝土膨胀剂的膨胀性能。其中规范性附录A规定了限制膨胀率试验方法,包括纵向限制器尺寸和测量仪器,试验室温度和湿度,试体制备,试体测长以及结果计算与分析;资料性附录B规定了掺膨胀的混凝土限制膨胀和收缩试验方法,包括纵向限制器尺寸和相应的测量仪器,试验室温度和湿度,试体的制作,试体的测长和养护以及结果的分析计算。这两种方法用来评价混凝土膨胀剂和掺膨胀剂的混凝土膨胀性能,具有科学合理性,但由于其试验仪器精度要求高、试验测试龄期长、试验过程的控制相对比较复杂,只能在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不能用于施工现场的快速测试。
因此,在测定限制膨胀率之前,为了快速判断膨胀剂或混凝土是否有膨胀性能,GB23439-2009资料性附录C也规定了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膨胀剂和掺膨胀剂混凝土膨胀性能快速试验方法。一种是将搅拌好的掺膨胀剂的水泥浆体注满容积为600ml的玻璃啤酒瓶,通过观察玻璃啤酒瓶出现裂缝的时间来定性判别混凝土膨胀剂的膨胀性能;另一种是在现场取搅拌好的掺膨胀剂的混凝土400ml左右,装入500ml的玻璃烧杯中,通过观察玻璃烧杯出现裂缝的时间来定性判别掺膨胀剂的混凝土的膨胀性能。鉴于玻璃啤酒瓶的本质目的是用来盛放啤酒的,各种品牌的啤酒生产企业所使用的玻璃啤酒瓶的质量肯定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用同一品牌的啤酒生产企业所使用的玻璃啤酒瓶来测试同一种膨胀剂的膨胀性能,玻璃啤酒瓶出现裂缝的时间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用市售不同品牌的啤酒生产企业所使用的玻璃啤酒瓶来测试同一种膨胀剂的膨胀性能,玻璃啤酒瓶出现裂缝的时间的差异性更加显著。用玻璃烧杯来测试掺膨胀剂的混凝土的膨胀性能时,玻璃烧杯出现裂缝的时间一般在3天以后,且同一组试验的结果离散性很大,不能起到真正快速测试判断膨胀剂膨胀性能的目的。另外,试验过程中玻璃烧杯的使用只能是一次性的,不能重复多次使用,造成一定的经济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试验方法各自的不足,对混凝土膨胀剂的膨胀性能快速测试方法进行了探索,并设计出一种混凝土膨胀性能测试装置,其能够在施工现场科学合理的快速测量掺膨胀剂的混凝土膨胀性能,并可以对不同种类膨胀剂的膨胀性能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对控制掺膨胀剂的混凝土质量提供帮助。另外,本发明还提供基于这种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膨胀性能测试装置,包括:
环模,为圆环柱体;环模上设有切口,切口长度等于环模高度,且切口长度方向平行于环模的轴向;
底座,其上设有与环模外径相适应的支撑孔,支撑孔的下端封闭,使得环模放置于支撑孔内时,环模的下端被封闭;
环形指针,由环形端和指针组成;环形端上设有与环模上的切口宽度相同的第二切口,第二切口的每个端部各连接一个指针,两个指针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环形端的内径与环模外径相适应,使得环形端可套在环模外周。
优选的,本发明的测试装置中,环模、底座以及环形指针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或者也可采用其他寿命较长、韧性较强的材料。
为了使得环形指针可以较好的与环模贴合,不易上下滑动,本发明的测试装置中,环形指针中的环形端截面以及指针的截面为半圆形;环形端中,环形内侧为平面,外侧为半圆面;指针中,两个指针相对的一侧为平面,另一侧为半圆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博立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博立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1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