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基微乳柴油的制备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041167.3 | 申请日: | 2012-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4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 发明(设计)人: | 闫冬良;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冬良 |
| 主分类号: | C10L1/32 | 分类号: | C10L1/32;C10L10/12;C10L1/19;C10L1/18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306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基微乳 柴油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用柴油的乳化技术,属于石油化工和新能源领域,具体说是清洁柴油的生产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近十余年来,全球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世界各国竞相“开源”和“节能”。在石油领域,由于这种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所以,开采量受到限制,油品价格逐年攀升。为了缓解这种矛盾,人们致力于研发高效内燃机,还致力于改善燃油的品质,提高燃烧效率。早在2007年初,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曾经联合发文——《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将研发乳化剂和乳化柴油等技术列为重点之一。柴油的高效和清洁燃烧已经成为节约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继研究了多种柴油乳化剂,但效果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和表现是:乳化柴油的分散质点较大,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贮存期短,不能与国标柴油混溶,容易出现沉降、絮凝、聚结、破乳、变色、增稠、油水分层等现象,导致内燃机运行不正常或停火,同时,制备乳化柴油时需要大功率乳化装置,能耗较高。
从理论层面上讲,在国标柴油中加入适量的水、复合乳化剂、助表面活性剂等形成微乳液,被喷射到高温气缸中,水能急速汽化而引起“微爆’,从而使燃油发生“二次雾化”,更加分散,与空气混合更加充分,从而使燃烧快速、完全、高效,降低NOx、CO和PM(微粒)排放量。开展微乳柴油的研制工作,不仅具有“节能”意义,而且还具有“环保”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微乳柴油的制备技术。这种微乳柴油由0#柴油(购于某加油站)、水、表面活性剂I、表面活性剂II、清亮剂以及十六烷值改进剂混合组成,能自发形成油包水型热力学亚稳定体系,连续相为柴油,分散质点粒径在10~100nm之间,澄清透明,黏度适中,可与国标0#柴油互溶,稳定期达一年以上。
微乳柴油生产工艺:做小样实验时,将0#柴油(购于某加油站)、水、复合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以及十六烷值改进剂按适当的比例混合、搅拌,即可得到与国标0#柴油外观相同的微乳柴油;做2吨样品中试时,将上述成分按同样比例混合后,经油泵倒灌,起到搅拌混匀的作用,直至油品清亮,即可得到适合内燃机正常使用的微乳柴油。
表面活性剂I配方(质量分数):
表面活性剂II配方(质量分数,HBL值4.5~7.2):
司盘60 0.72
吐温80 0.38
清亮剂配方(质量分数):
正戊醇 0.50
二苯基脲 0.35
樟脑 0.15
十六烷值改进剂配方(质量分数):
丁二酰亚胺 0.15
二苯胺 0.15
磷酸三丁酯 0.70
本发明所用的原料易得,制备简单,配制的微乳柴油,可与原柴油互溶,稳定期达一年以上。微乳油的节油率为5%~15%,烟度降低40%~50%,NOx和CO排放量降低15%~25%,在节能、环保以及经济效益方面易的优势非常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表面活性剂I、表面活性剂II、清亮剂、十六烷值改进剂的配方分别制备各种助剂备用。
按质量分数,取0#柴油(购于某加油站)0.80~0.85,加水0.12~0.14,在加入各种助剂0.10~0.11,混匀即可。不同产地的柴油,尤其是裂化油,其成分和性质差别很大,因此,添加各种助剂的比例不尽相同,必须在小样实验成功、确定合适比例之后,才能进行大量配制。
微乳柴油的技术表征:分别对微乳柴油和原柴油的技术指标进行测定,包括:
(1)稳定性能测试:向微乳柴油中加入适量原柴油,边加边振摇,无浑浊现象;微乳柴油在室温密闭条件下静置12个月不分层。
(2)密度测试:根据GB/T 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测定。
(3)闭口闪点测试:依据GB/T261-1983((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测定。
(4)凝点和冷滤点测试:依据GB510-83《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测定凝点;依据SH/T 0248-2006((柴油和民用取暖油冷滤点测定法》测定冷滤点。
(5)氧化安定性测试:依据SH/T0175-2004《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加速法)》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冬良,未经闫冬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1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