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泵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041077.4 | 申请日: | 2012-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焦曾超;陈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4 | 分类号: | E04G2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工程机械尤其是各种混凝土泵车的需求日益增大。
混凝土泵车包括由多节臂架组成的臂架系统,臂架系统通过回转装置安装在底盘上,底盘上还设置有泵送系统,物料通过泵送系统进入臂架系统的输送管内;臂架系统包括多节臂架,各相邻臂架之间设置有油缸,臂架系统能够展开或者折叠,以便将物料输送至不同位置。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一种典型的混凝土泵车在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混凝土泵车在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常规的混凝土泵车布局是泵送系统11布置在底盘12后部,臂架系统13布置在底盘前部即驾驶室14后方。当混凝土泵车在狭窄、低矮空间如隧道内作业时,需要在进入工作区前将臂架系统13旋转至车头前方,然后将泵车直接驶入工作区;但在现有的泵车布局下,进行上述操作,会出现整车重心前移的问题,导致前车桥承载过大和整车稳定性下降。
因此,如何提高混凝土泵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其更适应隧道施工的环境,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其在隧道施工时适应能力更强,能够提升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底盘、设于所述底盘上的固定转塔和泵送系统,以及设于所述固定转塔上的臂架系统,所述泵送系统包括输送缸和料斗,所述底盘包括驾驶室,所述固定转塔设于所述底盘靠近后车桥的一端,所述泵送系统设于固定转塔前方。
优选地,所述后车桥包括第一后桥和第二后桥,所述臂架系统在所述固定转塔上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后桥与所述第二后桥之间。
优选地,所述料斗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前方。
优选地,所述泵送系统的管路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穿过。
优选地,所述泵送系统沿水平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泵送系统与水平面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
优选地,所述料斗位于所述驾驶室和所述固定转塔之间。
优选地,所述料斗位于靠近所述驾驶室的位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混凝土泵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安装有固定转塔和泵送系统,固定转台上安装有臂架系统,所述泵送系统包括输送缸和料斗,所述底盘包括驾驶室,固定转塔设于所述底盘靠近后车桥的一端,所述泵送系统设于固定转塔前方。当在狭窄、低矮的空间如隧道内施工时,首先在入口处将臂架系统旋转至朝向入口方向,然后直接倒车驶入狭窄、低矮空间如隧道内,打开支腿,展开臂架开始施工;一段距离浇注完成之后,只需要收拢臂架系统即可,无需将臂架旋转至臂架主支撑上方,收回支腿,向前驶出一段距离,重新打开支腿,展开臂架,继续施工。这样,由于臂架系统位于后车桥附近,而后车桥的承载能力较强,这种布局使得整车重心更为合理,既避免了前车桥过载问题,也提升了整车的稳定性。且该布局方式使得臂架得以向后打开,无需将臂架系统旋转到车头前方,减少了施工地点的宽度对泵车工作场合的限制,扩大了混凝土泵车的适用范围;同时,转场时,无需反复转动臂架系统,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转场较为方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泵送系统的料斗位于所述混凝土泵车的驾驶室的前方。这样,在混凝土泵车的工作过程中,混凝土运输车可以在泵车的前端实现喂料,从而减少了侧面喂料造成的横向作业距离增加的问题,进一步扩大了混凝土泵车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典型的混凝土泵车在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混凝土泵车在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混凝土泵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泵送系统水平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混凝土泵车的泵送系统倾斜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混凝土泵车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泵送系统倾斜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混凝土泵车的泵送系统倾斜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混凝土泵车的工作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其在隧道施工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转场较为方便,同时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10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