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硼改性聚合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0253.2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4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宇;韩恩厚;刘福春;张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大连顾德防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77/00;C08K13/06;C08K9/02;C08K3/04;C08K5/06;C08K3/22;C08K5/3492;C08K5/4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聚合 结构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硅硼改性聚合结构材料,其特征在于:该聚合结构材料是由甲组分与乙组分按重量比例100∶(20~40)混合后固化而成,以重量份数计,材料配方如下:
(1)甲组分
硅硼改性环氧酚醛聚合物:70~75份;
特殊处理碳纤维:6~9份;
芳纶纤维:2~5份;
十溴联苯醚:6~8份;
1,3,5-三(2,3-二溴)丙基-2,4,6-三氧三嗪:2~5份;
三氧化二锑:3~6份;
磷酸三聚氰胺:1~3份;
钛酸酯偶联剂:1~2份;
混合溶剂:4~8份;
(2)乙组分
耐温固化剂:92~95份;
混合溶剂:4~8份;
所述特殊处理碳纤维为臭氧化的沥青级碳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硼改性聚合结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组分或乙组分的混合溶剂由二甲基亚砜和十氢萘混合而成;其中,二甲基亚砜和十氢萘的重量比为1∶(0.2~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硼改性聚合结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硼改性环氧酚醛聚合物制备过程如下:
在装有冷凝管、搅拌器、加料漏斗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0~20重量份硼酸,边搅拌边加入70~80重量份二甲基二氯硅烷,在80~100℃下反应至固态硼酸不再减少时为止;缓慢滴加乙二醇直至不再产生白色泡沫;升温至80~95℃,保持60~90min;冷却后用50~100重量份无水乙醇稀释,取出下层澄清液体备用,所述澄清液体即为有机硅硼;在装有冷凝管、搅拌器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等质量的已制备好的有机硅硼和酚醛环氧树脂,在90~100℃条件下反应50~80min,冷却后制备成硅硼改性环氧酚醛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硼改性聚合结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温固化剂为复合固化剂,将各组分以重量比4,4′-二氨基二苯砜∶四氢噻吩砜∶二甲基亚砜=1∶(0.1~0.2)∶(0.1~0.3)混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硅硼改性聚合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特殊处理碳纤维的制备
对碳纤维进行气相氧化处理,得到特殊处理碳纤维;其中,气相氧化介质为臭氧,处理温度为120~150℃,处理时间为80~120秒,臭氧浓度为1~2%;
2)乙组分的制备
按所述比例将耐温固化剂溶解于混合溶剂中,混合均匀后得到乙组分。
3)甲组分的制备
按所述比例,将硅硼改性环氧酚醛聚合物、芳纶纤维、特殊处理碳纤维、十溴联苯醚、1,3,5-三(2,3-二溴)丙基-2,4,6-三氧三嗪、三氧化二锑、磷酸三聚氰胺、钛酸酯偶联剂、混合溶剂混合,再经过分散、研磨制成甲组分;
4)将甲组分、乙组分按所述比例配置好,在50~200℃下固化4~24小时后得到硅硼改性环氧酚醛聚合结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硼改性聚合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所述分散、研磨为先用高速搅拌分散机在1000rpm条件下分散20~30分钟,然后在球磨机中研磨1~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大连顾德防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大连顾德防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02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除尘脱硫换热环保锅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