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涉水警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9594.8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7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许世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00 | 分类号: | B60Q1/00;B60Q5/00;B60Q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涉水 警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涉水警示装置,特别是一种可由驾驶员自行设定安全深度的汽车涉水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一般不能够在水比较深的地方行驶,而车上又没有能测量水位深度的报警装置。若遇上下雨,道路上积水很多时,贸然开车过去,很容易引起发动机熄火。最大涉水深度是指在安全行驶条件下时,能涉水通过的最大深度。涉水深度是评价汽车越野通过性的重要指标,最大涉水深度越大,其涉水能力越强。进气口的高度就是涉水深度,决定汽车涉水深度的,首先是发动机进气口的高度,一般车辆的发动机进口都开在进气格栅的侧面中央偏上位置,涉水时如果进气口低于水位,将会把水吸入发动机的汽缸,由于水不像空气那样能够压缩,它就会对发动机的机械结构(连杆、活塞、曲轴等等)造成严重的损坏,所以涉水深度绝不能超过发动机进气口的高度。
中国大陆专利申请第200910007955.9号揭露一种汽车涉水报警装置,它主要包括探头、电路板、继电器、继电器触头、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等,其中探头安装在车底,当水位较深时,探头浸入水中,致使电路板中继电器通电,继电器触头闭合,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通电并工作,实现报警。
但是,中国大陆专利申请第200910007955.9号中的探头安装在车底,产生报警信号的积水深度唯一,即为车底至路面的距离,不能由驾驶员自行设定安全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由驾驶员自行设定安全深度的汽车涉水警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涉水警示装置,其安装于汽车车身底部,适用于驶入积水路面前的涉水警示,且所述汽车涉水警示装置包括滚轴、驱动模块及积水报警器,所述滚轴上并行绕设正负极导线,所述正负极导线的末端县挂有一重物;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滚轴旋转并使正负极导线的末端与路面的高度为积水的安全深度,当滚轴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正负极导线自滚轴表面脱离,所述重物在重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下移动;而当滚轴以第二方向旋转时,正负极导线缠绕至滚轴表面,所述重物在重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积水报警器电性连接所述正负极导线,当所述正负极导线的末端浸没于积水时,正负极导线的末端短路,积水报警器发出涉水报警信号;而当所述正负极导线的末端未浸没于积水时,正负极导线的末端断路,积水报警器不发报警信号。
特别地,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所发出的报警信号为声音报警信号及灯光报警信号。
特别地,所述驱动模块为步进马达。
特别地,所述正负极导线的末端位于重物的底部,且所述汽车涉水警示装置还包括地面感知器与积水深度处理单元,当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滚轴旋转并使重物接触地面时,地面感知器发出接地报警信号,此时,驱动模块测出正负极导线的垂线长度为L0;而当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滚轴旋转并使所述正负极导线的末端浸没于积水时,积水报警器发出涉水报警信号,此时,驱动模块测出正负极导线的垂线长度为L1;积水深度处理单元连接驱动模块,并根据D=L0-L1计算得到积水深度D。
特别地,所述驱动模块以垂线速度V匀速驱动所述滚轴旋转。
特别地,所述驱动模块在复位状态下,重物位于初始位置,驱动模块以垂线速度V匀速驱动滚轴旋转,重物从初始状态至接触地面所经历的时间为T0;重物从初始状态至正负极导线的末端浸没于积水所经历的时间为T1;则积水深度处理单元根据D=V*(T0-T1)计算得到积水深度D。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汽车涉水警示装置通过驱动模块驱动滚轴旋转,来设定正负极导线的末端与路面的高度为积水的安全深度,具有灵活可调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涉水警示装置的原理方框图。
图2为汽车行驶于无积水路面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2中积水报警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汽车行驶于积水路面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图4中积水报警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汽车涉水警示装置中重物接触地面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汽车涉水警示装置中正负极导线的末端浸没于积水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汽车涉水警示装置中滚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95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