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芯片电性检测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9572.1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3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黎宇泰;施仁亲;陈震伟;李育贤;吴鸿森;卢冠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19/00;G01R3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芯片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太阳能芯片电性检测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测量单多晶硅带太阳能电池的方式是利用一排8~16支并排的弹簧针来测量电流。此测量方式需要考虑电流分布的均匀性以及单一支弹簧针所能够承受电流的负荷量。为使长度约为1~2cm的每一弹簧针动作在同一个面与线上,所以在每一弹簧针上部设置一长型金属片,用来固定此弹簧针。不过,在实际测量的操作过程中,此金属片对太阳能电池导电线外围产生某种程度的遮蔽(shading),因此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而造成发电功率的计算结果错误,这对于需要以发电功率计价的电池产品累计损失很大。
为了确保弹簧针和测量样品表面的接触,使用排针测量的方式,一般使用气压缸搭配弹簧针来控制弹簧针和测量样品表面的接触力量。在实际操作上,因为弹簧针和测量样品的接触面积很小(约为100um),且气压缸的输出力道不稳定,所以容易对样品施加过大的压力,增加测量样品破裂的风险。而且,必须以人力随时确保以并排设计的每一支弹簧针的高度保持在最佳测量高度位置,以提供测量的准确性,此种人力的确认方式,在多次操作后使用极为不便。
一篇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测量太阳能电池的方法,此方法使用一探针和一耦合线作为电压测量端,此电流测量端利用多支探针测量,并以细电极线互相耦合。此方法是以多点接触来进行测量。
另一篇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测量电池电流电压特性曲线时的连接方式。此技术使用两排弹性压条来与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接触,并外接一计算机来控制测量系统。此技术采用两排排针设计,使用了一排弹簧来控制接触电极,并且以一横向金属片来固定此弹簧。
又一篇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测量电池特性的连接及固定方式,此技术使用上下两探针来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接触与夹持,当探针向下移动时具有弹性以及感应的探针将会有产生一因通路连接的信号。此技术适宜多点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芯片电性检测装置,包括贴附于一太阳能芯片的一总线(busbar)的一弹性金属片,此弹性金属片备有一开口;以及设置于弹性金属片的一端的一导电装置,此导电装置经由此开口与此总线接触。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芯片电性检测方法,此方法包括:将一太阳能芯片电性检测装置的一弹性金属片贴附于一太阳能芯片的一总线;使一导电装置的一端经由此弹性金属片的一开口与此总线接触;以及利用连接至此太阳能芯片的一背面的一电极的一测试元件,分别电性连接至此弹性金属片与此导电装置。
现配合下列附图、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权利要求,将上述及本发明的其他优点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一种太阳能芯片电性检测装置。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说明如何利用电性检测装置来测量一太阳能芯片的电流与电压。
图3以一剖面示意图,说明图2中弹性金属片、导电装置、以及太阳能芯片所设置相对的位置。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弹性金属片与总线的设置相对位置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具有固定元件的太阳能芯片电性检测装置。
图6A至图6D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位于弹性金属片上开口的多种设置。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一种太阳能芯片电性检测方法。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电性检测装置;
110 弹性金属片; 111 开口;
112 弧度的接触面;
120 导电装置; 121 测量端;
130 太阳能芯片; 131 总线;
132 正面; 132 背面;
210 测试元件;
220 电流测量回路; 230 电压测量回路;
510 第一固定元件; 520 第二固定元件;
530 平台;
610-640 开口;
710 将一太阳能芯片电性检测装置的一弹性金属片贴附于一太阳能芯片的一总线,并使一导电装置的一端经由此弹性金属片的一开口与此总线接触;
720将连接至此太阳能芯片的一背面的一电极的一测试元件,分别电性连接至此弹性金属片与此导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95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电池
- 下一篇: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蟹苗密度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