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EGR废气分配结构的发动机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9377.9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薛亚飞;张洋;史云朋;刘庆;施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egr 废气 分配 结构 发动机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带有EGR废气分配结构的发动机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如何净化排气是当前发动机设计与制造的一大难题。废气再循环系统(EGR)是目前一个较为成熟的净化排气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研究发现,EGR不但能净化排气同时也能降低发动机的泵气损失,达到提高功率降低油耗的效果。由于以上原因,越来越多的EGR技术被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上。
目前国内外应用的EGR大部分都是通过金属管道将排气歧管处的废气引入到EGR的阀内,最后再通过金属管道将阀内的废气引入到进气歧管腔体内,最终实现将废气与发动机的充量(新鲜空气或者新鲜空气与汽油的混合物)混合气体均匀的引入发动机各气缸内来达到改善排放及降低发动机部分工况下的泵气损失的目的。其中EGR的阀起到调节导入进气歧管腔体内的废气量的作用(即实现控制废气再循环率的目的)。
EGR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怎样使进入进气歧管腔体内的EGR的废气能够均匀的分配到发动机各气缸内。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EGR的废气的均匀分配问题,则将会导致发动机各缸燃烧不均衡,从而增大发动机的振动,降低发动机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导致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异常现象。因此,如何能使进入进气歧管腔体内的废气均匀的分配到发动机各气缸内已成为EGR在汽油机上应用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设计是将进气歧管上的EGR的接口布置在靠近节气门体位置,通过利用节气门体进入的大量新鲜空气将废气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再利用各缸进气负压的作用将混合后的气体分配到发动机各气缸内,但该方式无法实现将混合后的气体均匀分配到发动机各气缸内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EGR废气分配结构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它能够实现EGR废气在发动机各气缸均匀分配,使发动机各缸燃烧均衡,减小发动机的振动,延长发动机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有EGR废气分配结构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是:在发动机进气歧管上设有EGR的废气分配结构,该废气分配结构由废气分配通道、密封垫、盖板及安装螺栓组成;
所述废气分配通道的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歧管与稳压腔体的过渡部位连接,并通过连通孔与发动机进气歧管上的各气道连通;
所述废气分配通道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盖板连接,并在废气分配通道的另一端与盖板之间设有密封垫;在所述盖板上设有废气引入接口。
进一步,所述设在盖板上的废气引入接口为圆形,所述连通孔的直径为废气引入接口直径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一种带有EGR废气分配结构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所述废气分配通道通过铸造或注塑集成在发动机进气歧管上。
本发明工作时,废气首先通过盖板上的废气引入接口进入到发动机进气歧管上的废气分配通道内,废气分配通道临时起到一个储存废气的作用。当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各气道向发动机气缸进气时,在进气负压的作用下,储存在废气分配通道内的废气通过废气分配通道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各气道的连通孔,被吸入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各气道内,并与新鲜充量均匀混合后进入发动机气缸内,此时废气分配通道起到分配废气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各气道进气的独立性及废气分配通道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各气道通过连接孔单独连通,因此能够实现将废气均匀分配到发动机各气缸内,使发动机各缸燃烧均衡,从而减小发动机的振动,延长发动机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结构简洁,生产工艺简单,且易于拆卸与更换,使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废气分配通道集成在发动机进气歧管上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有EGR废气分配结构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在发动机进气歧管1上设有EGR的废气分配结构,该废气分配结构由废气分配通道12、密封垫2、盖板3及安装螺栓4组成,废气分配通道12通过铸造(或注塑)集成在发动机进气歧管1上;废气分配通道12的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歧管1与稳压腔体15的过渡部位连接,并通过连通孔13与发动机进气歧管1上的各气道14连通;废气分配通道1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4与盖板3连接,并在废气分配通道12的另一端与盖板3之间设有密封垫2;在所述盖板3上设有废气引入接口31;盖板上的废气引入接口31为圆形,连通孔13的直径为废气引入接口31直径的二分之一。
本发明结构的工作原理参见图3所示:废气首先通过盖板3上的废气引入接口31进入到发动机进气歧管1上的废气分配通道12内(如图3细线箭头所示),废气分配通道12临时起到一个储存废气的作用。当发动机进气歧管1上的各气道14向发动机气缸进气时,在进气负压的作用下,储存在废气分配通道12的废气此时通过连通孔13被吸入发动机进气歧管1上的气道14内(如图3细线箭头所示),并与通过发动机进气歧管1上的稳压腔体15进入气道14的新鲜充量(如图3粗线箭头所示)均匀混合后进入发动机气缸内(如图3空心箭头所示),此时废气分配通道12起到分配废气的作用。由于发动机进气歧管1上的各气道14进气独立性及废气分配通道12与各气道14通过连通孔13单独连通,因此可实现将废气均匀分配到发动机各气缸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93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面营养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太阳能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