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定位电磁锁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9037.6 | 申请日: | 2012-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2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赵修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道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吕利敏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定位 电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定位电磁锁,属于防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应用于物流行业时,本发明能实现对货物数量和质量的高效安全管理。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所运输物品价值不菲,为了保障客户利益,减少企业自身的损失,提高企业竞争力,在运输过程中保证货物的数量、质量安全就成为当前物流企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所运输物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国内物流企业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严格实行封签(铅封)制度,即在货物运送的往返过程中,在运输车辆的货仓进出口上打上塑料封签,以封签的完整性来判断在运输途中是否发生了私自打开货仓行为。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货物运输的完整性,但是由于塑料封签本身易于仿冒,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这种封签是一次性的,长期使用的话,其使用费对物流运输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二是对货仓加锁:货车在装完所运输货物后,对货仓加锁,但是由于常规的锁具一般是外露的,在路途中很容易被偷盗者打开,并不能及时引起司机或压货人员的注意,货物被盗的几率增加。
三是强化验收计量机制,即在货物装载之前进行计量,如果与卸货时的数量、质量相差较大,则判定有发生私自卸货、换货行为的发生。但是由于计量方式多变难以统一,因此误差较大,准确率不高。
四是在运输车上加装GPS定位装置。通过GPS定位,能清楚及时的监控车辆的当前位置、方向、速度等信息,车载GPS终端中提供超速报警、抢劫报警、医疗求助等报警功能。如果车辆出现偏出了固定路线、超速等情况,总控电脑便自动报警。这种系统只是对车辆的位置进行了监控,难以准确获取运输途中发生事件的具体信息,尤其是不能对所装货物进行实时监控,并不能从根源上杜绝私自卸货、换货行为的发生。
针对上述的技术不足,中国专利CN 2818697和CN 2937387分别公开了电子监管锁,但是在现实使用时存在以下技术缺点:1、每把锁都具有通信、控制模块,如果一台车有多个仓门,则需要设置多个通信模块,运行成本高;2、该锁不能根据地理坐标信息来控制锁的开、关;3、该锁的开、关是由驱动马达来控制的,功耗较高;4、该锁具呈外露设置,安全系数较低。中国专利CN201144558公开了一种电子数码锁和电子数码锁管理控制器,该控制器并没有把地理坐标的信息作为锁具开关的必要条件,并且锁具外露,安全系数也不高。中国专利CN 201587596U公开了一种配送箱,虽然锁具有自动开关的技术效果,但是没有把地理坐标的信息作为锁具开关的必要条件;而且收货人身份的识别方式繁多,容易出现监管漏洞;而且控制锁具开关的模块设置的箱体上,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使用方便,防盗效果好的智能定位电磁锁。将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定位电磁锁安装在物流车辆的上,在货仓门上安装电磁锁,物流企业作为监控中心对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定位电磁锁进行远程通信及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定位电磁锁,包括分别与单片机相连的GPS定位模块、存储器、通信模块、提示模块、电磁锁模块、射频卡读写模块、时钟芯片和后备电源,所述电磁锁模块与电磁锁相连;所述单片机执行如下步骤:
(1)监控中心提前设定物流车辆的“装货地点GPS信息”和“卸货地点GPS信息”;
(2)GPS定位模块实时获取物流车辆的GPS信息;电磁锁模块每隔固定时间对货仓门的电磁锁的状态进行巡检,单片机将巡检到电磁锁的状态、时间和物流车辆的GPS信息一并打包,通过通信模块上传至监控中心保存;
(3)对物流车辆进行装货:
工作人员向射频卡读写模块刷解锁卡,打包所述解锁卡的卡号、刷卡时间、刷卡时物流车辆的GPS信息和物流车辆信息,通过通信模块上传至监控中心核对保存:若物流车辆的GPS信息与“装货地点GPS信息”相同,则监控中心通过通信模块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单片机控制电磁锁模块自动打开货仓门的电磁锁,进行装货;若物流车辆的GPS信息与“装货地点GPS信息”不同,则监控中心报警,货仓门的电磁锁持续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道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道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9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