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折叠双屏智能手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8832.3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6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坚争;吴桐;杨立钒;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双屏 智能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手机,尤其是一种可折叠智能双屏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市场的不断发展,手机在数据业务方面超过了语音业务,也就是智能手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面向特定领域的智能手机创新不足,而且对于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上主流手机的屏幕太小,使用不方便。直板手机的屏幕如果做成大屏幕,耗电量大,续航能力不足。翻盖手机可以扩展屏幕,但是创新不足,许多特定情况下的多媒体业务使用不便。
目前无线通信已经进入3G时代,大数据量的传输功能会更好地支撑智能手机的多媒体和网络业务。但是许多特定领域的多媒体业务的应用需要大屏幕的支持,并且手机的续航能力也必须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某种特定多媒体业务所需要的大屏幕智能手机,该种手机不仅具备通用智能手机的通信、语音、网络功能,还要携带方便,屏幕可以扩展,支持手写,具有各种办公需要的USB、蓝牙,等接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可折叠双屏智能手机,在使用时可以将双显示屏组合为一个大屏幕,可以方便地适应于现有的无线宽带下的多媒体和网络业务。
为达到上述功能,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折叠双屏智能手机,包括机身,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其特点是,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通过可折叠转轴连接,实现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之间的折叠和展开;展开后,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组合为一个大屏幕。
辅显示屏位于所述机身上面,折叠后,主显示屏叠放在辅显示屏上面。可折叠转轴一端与机身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与主显示屏下表面相连接。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均为触摸屏。
主显示屏的下表面设置有放置侧部可折叠转轴的凹槽。机身上设有摄像头、USB接口、蓝牙。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的外形尺寸相等,并且连接处的尺寸相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机显示屏的设置方式相比,本发明实现了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可以灵活地在侧部折叠转轴的连接引导下展开或折叠;展开时,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处于一个平面而组合为一个大屏幕;折叠时,主显示屏位于辅显示屏的上面,侧部折叠转轴收缩进主显示屏的凹槽里面,整体手机无缝折叠。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折叠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2 是本发明的展开状态下组合为大屏幕的主视图;
图3 是本发明的展开状态下的侧面视图;
图4 是本发明的展开状态下的背面视图;
图5 是本发明处于待机或非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双屏智能手机,包括机身1和设置在其表面的辅显示液晶屏2,主显示屏3默认状态下覆盖在辅显示屏2上面,机身1的侧部设置有一个可折叠转轴5,该可折叠转轴5连接主显示屏2并且能伸缩在主显示屏的凹槽6内部,在使用时,主显示屏3可以展开与辅显示屏2组合为一个大屏幕。
上述双屏手机设置有两个显示屏,即主显示屏3和辅显示屏2,在默认状态下辅显示屏2叠压在机身1上面,主显示屏3叠压在辅显示屏2上面,上述侧部可折叠转轴5连接机身1和主显示屏3并且伸缩进主显示屏的凹槽6中,因此整个手机在折叠的时候是无缝叠放。主显示屏3也可以展开辅显示屏2的侧面和辅显示屏2组合为一个大屏幕。该大屏幕智能手机在当前无线宽带通信网络中更加适合多媒体和网络功能的使用。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双屏智能手机,如图1和图2所示,该双屏手机包括机身1和设置在机身1上表面的辅显示屏2,以及叠放在辅显示屏2上表面的主显示屏3,手机操作通过触摸方式进行,触摸屏贴附在两个显示屏上。机身1的右侧设置有可折叠转轴5,侧部可折叠转轴5与机身1和主显示屏3相连接并且可以折叠进主显示屏3的凹槽6里面;可折叠转轴5内部设置有集成电路用于控制主显示屏的显示,在使用时主显示屏3和辅显示屏2处于一个平面而组合为一个大屏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88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