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垃圾生物干化反应器及垃圾生物干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8719.5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7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伟;葛亚军;史卓成;刘竞;马婧一;曹占强;李荣平;何丽娟;荀方飞;夏宝瑞;王伟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9/02 | 分类号: | C05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1000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生物 反应器 方法 | ||
1.一种生活垃圾生物干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上箱体分为自控室和翻堆室,下箱体分为通风室和生物干化室;
上箱体和下箱体两个箱体拼接倒扣在一起;
所述生物干化室内设置有干化箱,
所述通风室内设置有与所述生物干化室连通的送风装置和排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送风机、除湿器和加热器,
所述翻堆室位于所述生物干化室上方,所述翻堆室安装立式螺旋翻堆机、行走轨道和关联的控制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生物干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按照以下方式设置:送风机连接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电动调节阀通过管道连接除湿器,除湿器通过管道连接加热器;加热器的另一端连接的管道上连接有第一流量计、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加热器的另一端连接的管道通向生物干化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生物干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装置包括排风机、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流量计及第二电动调节阀,生物干化室的排风管道上连接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流量计及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二电动调节阀的另一端通过风道管与排风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生物干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为两维行走机构,供翻堆机在横向和纵向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生物干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干化箱内部设有通风廊道,在通风廊道上开有一定数量的风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生物干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干化箱和下箱体的箱壁上开孔安装了水分、温度传感器,在干化箱底部设置了渗滤液收集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生物干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该生物干化反应器内部装有保温材料。
8.一种垃圾生物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骤;
将两个箱体倒扣拼装在一起,为垃圾生物干化提供密闭空间,箱体兼具进出料功能,内部设有通风除湿加热、翻堆、监测、除臭系统;
对进排风进行在线调节气体流量和频次,并对进风空气进行除湿加热,管道上设置监测仪表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和压力;空气进入生物干化箱干化垃圾;干化产生的臭气集中收集进行统一处理;
通过PLC工控机上位组态界面设定和调整翻堆频率,加速物料的干化;
定期采集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物料的温度、水分数据,定期监测其渗滤液产生量及成分;
采用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控制方式,通过上位组态控制和监控设备仪表的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垃圾生物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骤;
将空气经过送风机鼓入通风管道,途经除湿器对空气进行除湿,将空气中的水分降低,同时降低进风携带的水分对后续堆体生物干化的影响;
除湿后的气体经过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再次降低空气中水分的含量,另外空气被加热到一定温度,为堆体生物干化提供能量,加快堆体内水分的蒸发;通风系统须保证生物干化室呈微负压,排风机将恶臭气体抽出进行统一处理;
通过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在线实现流量的调整;温湿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显示空气的温湿度及压力值;根据仪表的显示反馈到PLC控制柜,远程控制相关设备的运行;
根据工艺需求调整风机的启停以及运行时间,加快生物降解速率,提高生物干化水分减量效果;
采集垃圾堆体内部不同层次、不同深度、不同阶段生物干化的数据,在线收集渗滤液并对其产生量及成分进行定期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垃圾生物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骤;
将物料提升起一定高度,保证物料恢复孔隙度,增大微生物与有机质的接触表面积,提高降解速率;将物料翻堆改善通风气流的分布,提高通风对物料层内水蒸气携带的效率;
将相关检测参数反馈到PLC控制系统中,完成对生活垃圾生物干化过程的控制功能,同时通过上位机组态界面可监控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
控制的小部分进风排放到自控室,起到正压防腐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87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